关于凶恶的成语

共 53 个成语

穷极

qióng jí xiōng è

成语解释:穷:极。形容极端残暴凶恶。

成语出处:章炳麟《为辛亥同志俱乐部纠正段祺瑞废止法统令通电》:“虽守府之身,未能穷极凶恶,而一言坏法,实能驯至乱流。”

详细解释

qióng xiōng jí è

成语解释:穷:极端。形容非常的凶恶。

成语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莽传下》:“乃始恣睢,奋其威诈,滔天虐民,穷凶极恶。”

详细解释

xiōng shén è shà

成语解释:原指凶恶的神。后来指凶恶的坏人。煞:迷信说法中的凶神。

成语出处:元 王晔《桃花女》第三折:“遭这般凶神恶煞,必然板僵身死了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极暴

qióng xiōng jí bào

成语解释:穷:极。形容极端残暴凶恶。

成语出处:宋·陆游《上殿札子》:“故自金虏猖獗以来,靖康、建炎之间,穷凶极暴,则有绍兴之和。”

详细解释

极虐

qióng xiōng jí nüè

成语解释:穷:极;虐:残暴。形容极端残暴凶恶。

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宋文帝《诛徐羡之等诏》:“穷凶极虐,荼酷备加。”

详细解释

欺善怕

qī shàn pà è

成语解释:欺侮善良者,惧怕凶恶者。

成语出处:明 杨柔胜《玉环记 韦皋别妻》:“田舍翁住在山圪落,恃老无端多凶恶,我每反被相辱没,欺善怕恶,欺善怕恶。”

详细解释

鬼怕

guǐ pà è rén

成语解释:比喻凶恶的人惧怕更凶恶者。

成语出处:旧题宋·苏轼《艾子杂说》:“王曰‘前人已不住矣,又安敢祸之?’艾子曰:‘真是鬼怕恶人也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杀气腾腾

shā qì téng téng

成语解释:杀气:凶恶的气势;腾腾:气势旺盛的样子。指杀伐之气很盛;凶神恶煞的样子。

成语出处:《前汉书平话》:“战尘郁郁,杀气腾腾,遮笼四野、蔽塞五方。”

详细解释

竖得志

xiōng shù dé zhì

成语解释:竖:童仆;凶竖:凶恶的小人。凶恶的小人得行其志。

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窦武传》:“当是时,凶竖得志,士大夫皆丧其气矣。”

详细解释

残成性

xiōng cán chéng xìng

成语解释:凶恶残暴成了本性。形容极其凶狠残暴。

成语出处:

详细解释

撒泼

xíng xiōng sā pō

成语解释:撒泼:耍无赖。待人凶恶蛮横,不讲道理。

成语出处: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二折:“浪荡乾坤,怎敢行凶撒泼,擅自勒死平民。”

详细解释

张牙舞爪

zhāng yá wǔ zhǎo

成语解释:张:显露;张开;张牙:张开嘴露着牙;舞:挥舞;挥动。原形容野兽凶猛的样子。现多比喻敌人或坏人猖狂凶恶的样子。

成语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 孔子项托相问书》:“鱼生三日游于江湖,龙生三日张牙舞爪。”

详细解释

锄奸

chǎn è chú jiān

成语解释:剗:通“铲”。铲除凶恶奸邪的人。

成语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回:“他杀人污佛地,我救苦下云端,剗恶锄奸。”

详细解释

锄奸

chǎn è chú jiān

成语解释:铲:消灭。铲除凶恶奸邪的人。

成语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回:“他杀人污佛地,我救苦下云端,铲恶锄奸。”

详细解释

翦暴

tǎo è jiǎn bào

成语解释:征讨和剪除凶恶残暴的势力。

成语出处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:“夫讨恶翦暴必声其罪,宜先分裂,夺其土地,使土民之心,各知所归。”

详细解释

剪暴

tǎo è jiǎn bào

成语解释:讨:征伐;剪:斩断。征伐和铲除凶恶残暴的势力。

成语出处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权传》:“夫讨恶剪暴必声其罪,宜先分裂,夺其土地,使土民之心,各知所归。”

详细解释

虎不食子

è hǔ bù shí zǐ

成语解释: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。比喻不伤害亲近者。

成语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杭州龙华寺灵照真觉禅师》:“山僧失口曰:‘恶习虎不食子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马面牛头

mǎ miàn niú tóu

成语解释: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。

成语出处:《西湖二集 文昌司怜才慢注禄籍》:“没慈心的马面牛头,两股叉,两条鞭,恶恶狠狠。”

详细解释

穷奸极

qióng jiān jí è

成语解释:穷:极。形容极其奸诈凶恶。

成语出处:宋·苏轼《缴词头奏状·吴荀》:“如惠卿、汲,穷奸极恶,不待臣言而知。”

详细解释

鹰化为鸠,众鸟犹其眼

yīng huà wéi jiū,zhòng niǎo yóu wù qí yǎn

成语解释:鸠:斑鸠;憎:憎恨。鹰变化为斑鸠,其他的斑鸠仍厌恶它的目光。比喻外表变化,凶恶的本性不改,仍遭厌恶。

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鹰化为鸠,至于识者犹憎其眼。”

详细解释

鹰化为鸠,犹憎其眼

yīng huà wéi jiū,yóu zēng qí yǎn

成语解释:鸠:斑鸠;憎:憎恨。鹰变化为斑鸠,其他的斑鸠仍厌恶它的目光。比喻外表变化,凶恶的本性不改,仍遭厌恶。

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鹰化为鸠,至于识者犹憎其眼。”

详细解释

豺狼成性

chái láng chéng xìng

成语解释:豺:一种类似狼的凶残野兽;也叫“豺狗”。像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。

成语出处:唐 骆宾王《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》:“加以虺蜴为人,豺狼成性。”

详细解释

残忍不仁

cán rěn bù rén

成语解释:残忍:凶暴;仁:仁爱。凶恶暴虐不讲仁义。

成语出处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董卓传》:“卓性残忍不仁,遂以严刑胁众。”

详细解释

党豺为虐

dǎng chái wéi nüè

成语解释:党:结成团伙;豺:一种凶恶的野兽,常比喻凶残的人。虐:残暴。与凶残的人结成团伙做残害人的勾当。

成语出处:明·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“且鄙人虽愚,独不知夫狼乎?性贪而狠,党豺为虐,君能除之,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,又肯讳之而不言哉?”

详细解释

面目狰狞

miàn mù zhēng níng

成语解释:狰狞:面目凶恶。形容面目凶狠可怕。亦作“面貌狰狞”、“狰狞面目”。

成语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九命奇冤》第13回:“另外还有两人……都是身材骄健,面目狰狞。”

详细解释

贪如饕餮

tān rú tāo tiè

成语解释:饕餮: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猛兽。像饕餮一样凶恶贪婪。形容非常贪婪。

成语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29回:“而缙绅贪如饕餮,以百姓为鱼肉;官兵凶逾虎狼,视良民为仇敌。”

详细解释

舞爪张牙

wǔ zhǎo zhāng yá

成语解释:原形容猛兽的凶相,后常用来比喻猖狂凶恶的样子。

成语出处:元·李文蔚《张子房祀桥进履》第一折:“那虎他舞爪张牙,将你来拦定。”

详细解释

相毕露

xiōng xiàng bì lù

成语解释:凶恶的面目完全暴露了出来。毕:完全。

成语出处:柯岩《追赶太阳的人》:“吴丙治向他征收税款时,他凶相毕露地威胁:‘谁有钱给你,小心你的脑袋吧!’”

详细解释

苛政猛虎

kē zhèng měng hǔ

成语解释:苛政:残暴地统治。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策比老虎还要凶恶暴虐。

成语出处:续范亭《老妇行》:“军阀盗贼真可恶!苛政猛虎向谁诉?”

详细解释

青脸獠牙

qīng liǎn liáo yá

成语解释:獠牙:露出嘴唇的长牙。形容面貌极其凶恶狰狞。

成语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回:“那真君抖搜精威,摇身一变,变得身高万丈……青脸獠牙,朱红头发,恶狠狠,望大圣着头就砍。”

详细解释

鸱目虎吻

chī mù hǔ wěn

成语解释:鸱:鹞鹰,一种猛禽;吻:嘴唇边。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。

成语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莽传中》:“莽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,故能食人,亦当为人所食。”

详细解释

残虐不仁

cán nüè bù rén

成语解释:仁:仁爱。凶恶暴虐不讲仁义。

成语出处: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32回:“再说那山东鲁王刘豫守在山东,残虐不仁,诈害良民,也非止一端。”

详细解释

惨无人道

cǎn wú rén dào

成语解释:惨:狠毒;残暴;人道:指对人的同情、尊重、爱护与关怀。残忍毒辣;毫无人性。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。

成语出处:杨玉如《辛亥革命先著记》:“杀伤我人民,系累我妇孺,惨无人道。”

详细解释

毒魔狠怪

dú mó hěn guài

成语解释:凶恶残忍的妖魔鬼怪。

成语出处:《西游记》第九七回:“大哥是个了得的。向者那般毒魔狠怪,也能收服,怕这几个毛贼?”

详细解释

二虎相斗,必有一伤

èr hǔ xiāng dòu,bì yǒu yī shāng

成语解释: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,其中必有一只受伤。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,激烈斗争的结果,必有一方吃亏。

成语出处:明·烟霞散人《斩鬼传》第四回:“这叫做二虎相斗,必有一伤,待他伤了一个,便容易了。”

详细解释

宫邻金虎

gōng lín jīn hǔ

成语解释:指小人在位,接近帝王,贪婪如金之坚,凶恶如虎之猛。

成语出处:汉 应劭《汉官仪》:“不制之臣,相与比周,比周者宫邻金虎。宫邻金虎,言小人在位,比周相进,与君为邻。”

详细解释

虎党狐侪

hǔ dǎng hú chái

成语解释:比喻凶恶狡黠之辈。

成语出处:明 康海《中山狼》第二折:“谁曾见这锦囊诗袋,却遮藏的虎党狐侪,只您这眉前眼后谁瞒过。道不的露尾藏头,怎撒乖,没处安排。”

详细解释

横眉竖眼

héng méi shù yǎn

成语解释:形容强横或凶恶的神情。

成语出处:曹禺《王昭君》第二幕:“来了长安一个半月,在我面前,总看见你横眉竖眼,满脸的怨气。”

详细解释

降妖捉怪

jiàng yāo zhuō guài

成语解释:迷信指降伏妖精,捉住鬼怪。比喻制服凶恶的人。

成语出处: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马神仙骑龙升天》:“闻说叶天师惯会降妖捉怪,明日便张天师吃鬼迷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苛政猛于虎

kē zhèng měng yú hǔ

成语解释:苛政:指反动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政治;包括政令、赋税等。反动统治的苛刻的政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下》:“夫子曰:‘何为不去也?’曰:‘无苛政。’夫子曰:‘小子识之,苛政猛于虎也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楞眉横眼

lèng méi héng yǎn

成语解释:形容蛮横凶恶的样子。

成语出处:梁斌《红旗谱》:“一个士兵走过来,楞眉横眼地说:‘滚开吧!’”

详细解释

狼心狗肺

láng xīn gǒu fèi

成语解释:比喻心肠如狼和狗 一样凶恶、狠毒。也比喻忘恩负义。

成语出处: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,负义忘恩。”

详细解释

狼眼鼠眉

láng yǎn shǔ méi

成语解释:形容人相貌凶恶。

成语出处:

详细解释

面貌狰狞

miàn mào zhēng níng

成语解释:狰狞:样子凶恶。形容面貌凶恶可怕。
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0卷:“一个个身长臂大,面貌狰狞。”

详细解释

牛头马面

niú tóu mǎ miàn

成语解释:佛家语;指阎王手下的两鬼卒;一个头像牛;一个面像马。现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。

成语出处:《楞严经》:“牛头狱卒,马头罗刹,手执枪矟,驱入城门。”

详细解释

兽心人面

shòu xīn rén miàn

成语解释:面貌虽是人,心却如野兽。形容人凶恶残暴。

成语出处:唐·张鷟《朝野佥载》卷四:“时台中谓之语曰:侯知一不伏致仕,张琮自请起复……皆非名教中人,并是王化外物。兽心人面,不其然乎!”

详细解释

无毛大虫

wú máo dà chóng

成语解释:没有毛的老虎。比喻光从表面不易看破的凶恶之物。

成语出处:元·史九敬先《庄周梦》第一折:“四件事无毛大虫,再休与酒色财气相逢。”

详细解释

鸢肩豺目

yuān jiān chái mù

成语解释:耸肩似鹰,目凶如豺。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。
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梁冀传》:“冀字伯卓。为人鸢肩豺目。”

详细解释

一蛇两头

yī shé liǎng tóu

成语解释:比喻阴险凶恶的人。

成语出处:唐·韩愈《永贞行》诗:“一蛇两头见未曾,怪鸟鸣唤令人憎。”

详细解释

狰狞可畏

zhēng níng kě wèi

成语解释:狰狞:状貌凶恶。状貌凶恶,让人畏惧。

成语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鹰虎神》:“郡城东岳庙,在南郭大门左右,神高丈余,俗名鹰虎神,狰狞可畏。”

详细解释

狰狞面孔

zhēng níng miàn kǒng

成语解释:狰狞:样子凶恶。形容面貌凶恶可怕。
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》:“如果民族资产阶级是同地主买办一模一样,以卖国贼的狰狞面孔出现,争取领导权的任务就大可取消,至少也可以减轻了。”

详细解释

狰狞面目

zhēng níng miàn mù

成语解释:形容凶恶的相貌。

成语出处:《塞上行·行纪·忆西蒙》:“两个蒙古青年骑快马而来,下马入帐,以狰狞面目,厉声问我要票。”

详细解释

狰狞面貌

zhēng níng miàn mào

成语解释:狰狞:样子凶恶。形容面貌凶恶可怕。

成语出处:邓小平《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》:“我们一方面要领导群众争取斗争的胜利,一方面必须充分暴露敌人的狰狞面貌。”

详细解释

成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