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尾巴的成语

共 27 个成语

狐狸

hú lí wěi ba

成语解释:传说狐狸能变成人形迷惑人,但不能使尾巴改变。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迷惑、欺骗人的罪证

成语出处:北魏 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 法云寺》:“孙岩娶妻三年,不脱衣而卧。岩私怪之,伺其睡,阴解其衣,有毛长三尺似野狐尾。岩惧而出之。妻临去,将刀截岩发而走。邻人逐之,变成一狐,追之不得。

详细解释

耗子

hào zǐ wěi bā

成语解释:耗子尾巴没有肉。比喻没有多大好处,不值得重视。

成语出处:

详细解释

难藏

wěi bā nán cáng

成语解释:指不能藏住自己的尾巴。

成语出处:

详细解释

雄鸡

duàn wěi xióng jī

成语解释:断尾:断去尾巴。雄鸡因怕做祭祀的贡品而自残其身。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或装傻。

成语出处:宋·苏轼《僧爽白鸡》:“断尾雄鸡本畏烹,年来听法伴修行。”

详细解释

雄鸡断

xióng jī duàn wěi

成语解释:断尾:断去尾巴。本指雄鸡因怕做祭祀的牺牲而自残其身。后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。

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二年》:“宾孟适郊,见雄鸡自断其尾。问之,侍者曰:‘自惮其牺也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老鼠

lǎo shǔ wěi bā

成语解释:比喻条件很差,力量很小。

成语出处:陈立德《前驱》:“却被她一把揪住了脑后的那条花白的细辫子,像抓住了一条就想逃走的老鼠尾巴。”

详细解释

qiào wěi ba

成语解释:翘:向上昂起。比喻骄傲或自鸣得意。
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》:“一万年也不要骄傲,永远不要翘尾巴。”

详细解释

春冰虎

chūn bīng hǔ wěi

成语解释:踩着老虎尾巴,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。比喻处境非常危险。

成语出处:《尚书·君牙》:“心之忧危,若蹈虎尾,涉于春冰。”

详细解释

藏头露

cáng tóu lù wěi

成语解释:头藏起来;却把尾巴露出来了。比喻遮遮掩掩或躲躲闪闪;不肯把真实情况全暴露出来。也作“露尾藏头”。

成语出处:元 王晔《桃花女》第二折:“劝周公莫便生嗔,将酒礼强勒成亲,不争我藏头露尾,可甚的知恩报恩。”

详细解释

春冰

hǔ wěi chūn bīng

成语解释:踩着老虎尾巴,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。比喻处境非常危险。

成语出处:《尚书 君牙》:“心之忧危,若蹈虎尾,涉于春冰。”

详细解释

厉角

jiǎo wěi lì jiǎo

成语解释:形容逞强好胜、趾高气扬的模样。矫尾,翘尾巴。厉角,磨头角。

成语出处:清 钱谦益《冯巳苍诗序》:“宾筵客座,辩论锋起,援古证今,矫尾厉角,自以为冯氏一家之学,论者无以难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乞怜摇

qǐ lián yáo wěi

成语解释:怜:怜悯;乞:乞求。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。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。

成语出处:明·王錂《春芜记·构衅》:“你无知小辈,胡言乱语,休在人前乞怜摇尾!”

详细解释

大不掉

wěi dà bù diào

成语解释:掉:摇动。尾巴太大,掉转不灵。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,无法指挥调度。现比喻机构庞大,指挥不灵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十一年》:“末大必折,尾大不掉。”

详细解释

相随

xián wěi xiāng suí

成语解释:衔:马嚼子;尾:马尾巴。马嚼子接着马尾巴。形容一个紧跟着一个,成单行前进。

成语出处: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如遇险阻,衔尾相随。”

详细解释

相属

xián wěi xiāng shǔ

成语解释:衔:马嚼子;尾:马尾巴。马嚼子接着马尾巴。形容一个紧跟着一个,成单行前进。

成语出处:宋·钱易《南部新书》:“前马已进,后马续来,相似不绝者,古人谓之衔尾相属,即其义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银钩虿

yín gōu chài wěi

成语解释:比喻书法的钩、挑等笔画遒劲有力,有如银钩和蝎尾。一说虿尾指指蝎子的尾巴,能揵然上卷,写“乙”、“丁”、“亭”等字之末趯,须驻锋而后趯出,故遒劲有力。

成语出处:南朝·齐·王僧虔《论书》:“(索靖)散骑常侍张芝姊之孙也,传芝草而形异,甚矜其书,名其字势曰‘银钩虿尾’。”

详细解释

乞怜

yáo wěi qǐ lián

成语解释:乞:乞求;怜:怜悯;爱怜。原指狗摇着尾巴讨主人的欢喜。后形容卑躬屈膝地向别人谄媚讨好;希望得到一点儿好处。

成语出处:唐 韩愈《应科目与时人书》:“若俯首帖耳、摇尾而乞怜者,非我之志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求食

yáo wěi qiú shí

成语解释:老虎被关进笼圈里,向人摇尾巴求取食物。比喻人的地位降低,向人乞求。

成语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猛虎在深山,百兽震恐,及在槛阱之中,摇尾而求食,积威约之渐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附人骥

fù rén jì wěi

成语解释:骥:千里马。依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。比喻依附他人而成名。

成语出处:范文澜《中国近代史》第七章:“痛责那倡言合作的学生,说他们太无志气,不识潮流,要附人骥尾。”

详细解释

虎头蛇

hǔ tóu shé wěi

成语解释:头大像老虎一样;尾巴像蛇一样细。比喻做事有始无终;起初声势很大;后来劲头很小。

成语出处: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棘》第二折:“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,转背言词说是非,这厮狗行狼心,虎头蛇尾。”

详细解释

蝇附骥

yíng fù jì wěi

成语解释:骥:千里马。苍蝇因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。指普通人因沾了贤人的光而名声大振。

成语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伯夷叔齐虽贤,得夫子而名益彰。颜渊虽笃学,附骥尾而行益显。”

详细解释

蝇随骥

yíng suí jì wěi

成语解释:苍蝇附随在骐骥的尾巴上,便可腾飞千里。比喻依附于贤能或有名望者,必能得益。

成语出处:语出《后汉书 隗嚣传》:“数蒙伯乐一顾之价,而苍蝇之飞,不过数步,即托骥尾,得以绝群。”

详细解释

摇头摆

yáo tóu bǎi wěi

成语解释:①摇动着脑袋;摆动着尾巴。形容悠然自得的样子。②摇晃着脑袋;摆动着身体。形容轻狂得意的样子。

成语出处: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,摇头摆尾,向南方去。”

详细解释

跋前踬后

bá qián zhì hòu

成语解释:跋:踩;踬:被绊倒。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,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。比喻进退两难。

成语出处:唐 韩愈《昌黎集 进学解》:“然而公不见信于人,私不见助于友。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”。

详细解释

鹑衣百结

chún yī bǎi jié

成语解释:鹑衣:像鹌鹑鸟尾巴那样的衣服;百结:补丁摞补丁的衣服。身上穿的衣服补丁多;连缀起来就像鹌鹑鸟的秃尾巴。形容衣服破烂不堪。

成语出处:宋 李昉《太平广记》:“时有一人,鹑衣百结,颜貌憔悴,亦往庙所。”

详细解释

liú wěi bā

成语解释:比喻事情没有干完,还有问题。

成语出处:

详细解释

鼯鼠之技

wú shǔ zhī jì

成语解释:鼯:鼠名,形似松鼠,毛多褐色,尾巴很长,前后肢之间有薄膜,能从树上飞降下来,住在树沿中,昼伏夜出。比喻丑陋低下的才艺。

成语出处: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四卷:“黔驴之技,技止此耳;鼯鼠之技,技亦穷乎。”

详细解释

成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