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同归的成语

共 28 个成语

殊涂

shū tú tóng guī

成语解释:语出《易 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于一,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。”本谓由不同途径达到同一目的地。后以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结果。

成语出处:语出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于一,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江海

jiāng hǎi tóng guī

成语解释:归:归宿。百海千江最终都流归大海。形容殊途同归。

成语出处:宋·钱易《南部新书》:“初若矛楯相向,后类江海同归。三殿谈经,自此始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殊路

shū lù tóng guī

成语解释:同“殊涂同归”。

成语出处: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利议》:“诸生对册,殊路同归。指在于崇礼义,退财利,复往古之道,匡当世之失。”

详细解释

殊涂

tóng guī shū tú

成语解释:语出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原谓天下万事初虽异,然终究同归于一。后泛指途径不同而结果相同。

成语出处:语出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

详细解释

殊致

shū zhì tóng guī

成语解释:同“殊涂同归”。

成语出处:《隋书·五行志》:“夫神阴阳不测,天则教人迁善。均乎影响,殊致同归。”

详细解释

白首

bái shǒu tóng guī

成语解释:归:归向、归宿。一直到头发白了,志趣依然相投。形容友谊长久,始终不渝。后用“白首同归”,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时去世。

成语出处:晋·潘岳《金谷集作诗》:“春荣谁不慕,岁寒良独希;投分寄石友,白首同所归。”

详细解释

异涂

yì tú tóng guī

成语解释:通过不同的道路,到达同一个目的地。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。

成语出处:汉 桓宽《盐铁论 论儒》:“圣人异涂同归,或行或止,其趣一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殊途

tóng guī shū tú

成语解释:归:归宿;殊:不同;途:道路。通过不同的途径,到达同一个目的地。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。

成语出处: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途,一致而百虑。”

详细解释

异路

yì lù tóng guī

成语解释:通过不同的道路,到达同一个目的地。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。

成语出处:《文子 精诚》:“三皇五帝三王,殊事而同心,异路而同归。”

详细解释

异途

yì tú tóng guī

成语解释:途:道路;归:归宿;目的。不同的道路;走向共同的归宿。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、途径;得到相同的效果;达到相同的目的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本经训》:“五帝三王,殊事而同指,异路而同归。”

详细解释

殊方

shū fāng tóng zhì

成语解释:犹殊途同归。

成语出处:《隋书·儒林传序》:“北学深芜,穷其枝叶,考其终始,要其会归,其立身成名,殊方同致矣。”

详细解释

一致百虑

yī zhì bǎi lǜ

成语解释:一致:趋向相同;百虑:各种考虑。趋向虽然相同,却有各种考虑。儒家指虑虽种种,理归于一。

成语出处: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途,一致而百虑。”

详细解释

马去马

mǎ qù mǎ guī

成语解释:据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载,边塞老翁失马,人以为祸,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,人皆贺之,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,乡人吊之,不料胡人入塞,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,其子却因腿跛而全。后因以“马去马归”喻世事多变,得失无常。

成语出处:据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载,边塞老翁失马,人以为祸,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,人皆贺之,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,乡人吊之,不料胡人入塞,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,其子却因腿跛而全。

详细解释

殊途

shū tú tóng guī

成语解释:殊:不同的。通过不同的途径;到达同一个目的地。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。

成语出处: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

详细解释

殊涂

shū tú tóng huì

成语解释:犹殊途同归。

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王充等传论》:“如使用审其道,则殊涂同会。”

详细解释

一心

yī xīn tóng guī

成语解释:齐心趋向同一目的。
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 泰族训》:“上唱而民和,上动而下随,四海之内,一心同归。”

详细解释

犬兔俱毙

quǎn tù jù bì

成语解释:比喻双方同归于尽。
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韩子卢者,天下之疾犬也;东郭逡者,海内之狡兔也。韩子卢逐东郭逡,环山者三,腾山者五,兔极于前,犬废于后,犬兔俱罢,各死其处。田父见之,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。”

详细解释

于尽

tóng guī yú jìn

成语解释:一同走向死亡或共同毁灭。归:走向;尽:灭亡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王瑞》:“天地终乎?与我偕终”卢重玄解:“大小虽殊,同归于尽耳。”

详细解释

众流

zhòng liú guī hǎi

成语解释:大小河流同归于海。比喻众多分散的事物汇集于一处。

成语出处:唐 杜甫《长江》诗之二:“众流归海意,万国奉君心。”

详细解释

殊涂

shū tú tóng zhì

成语解释:犹殊途同归。

成语出处:《晋书·嵇康传》:“故君子百行,殊涂同致,循性而动,各附所安。”

详细解释

玉石

yù shí tóng fén

成语解释:焚:烧。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。比喻好坏不分,同归于尽。

成语出处:《梁书·武帝纪》:“时运艰难,宗社危殆,昆同已燎,玉石同焚。”

详细解释

玉石

yù shí tóng jìn

成语解释: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。比喻好坏不分,同归于尽。

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新罗马》:“逆着你来便玉石同烬,顺着你来又鸡犬不宁。”

详细解释

芝艾

zhī ài tóng fén

成语解释:比喻贵贱、贤愚、良莠同归于尽。

成语出处:《宋书·沈攸之传》:“以此攻城,何城不克;以此赴敌,何陈能坚?……芝艾同焚,悔将何及!”

详细解释

不分玉石

bù fēn yù shí

成语解释:指无有区别,同归于尽。参见“玉石俱焚”。

成语出处:清 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二:“向非君侯来,合郡士民当不分玉石矣。”

详细解释

玉石俱烬

yù shí jù jìn

成语解释:美玉和石头一样被烧毁。比喻好坏不分,同归于尽。

成语出处:北齐·邢子才《广平王碑文》:“群心在辰,横流具及,山崩川斗,星筼日销,昆岳既毁,玉石俱烬。”

详细解释

芝艾并焚

zhī ài bìng fén

成语解释:芝艾:香草和臭草,比喻善恶和美丑。比喻贵贱、贤愚、良莠同归于尽。

成语出处: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嘉遁》:“虑巫山之失火,恐芝艾之并焚耳。”

详细解释

芝艾共焚

zhī ài gòng fén

成语解释:比喻贵贱、贤愚、良莠同归于尽。

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·文苑传·樊逊》:“复恐迎风纵火,芝艾共焚。”

详细解释

芝艾俱焚

zhī ài jù fén

成语解释:芝艾:比喻美和恶。芝艾同被烧毁。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。
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公孙度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若苗秽害田,随风烈火,芝艾俱焚,安能自别乎?”

详细解释

成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