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盗贼的成语

共 22 个成语

兵,赍

jiè zéi bīng,jī dào liáng

成语解释:兵:兵器,武器;赍:以物送人。送给盗贼粮食,借给盗贼武器。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。

成语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故齐所以大破者,以期伐楚而肥韩,魏也;此所谓借贼兵,赍盗粮者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粮,借

jī dào liáng,jiè zéi bīng

成语解释:赍:以物送人;兵:兵器,武器。送给盗贼粮食,借给盗贼武器。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。

成语出处: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大略》:“非其人而教之,赍盗粮,借贼兵。”

详细解释

赍粮藉寇

jī liáng jiè kòu

成语解释:赍:资助;藉:同“借”;寇:贼寇。借给敌寇兵器,送给盗贼粮食。比喻做有利于敌人、坏人的事。

成语出处:《荀子·大略》:“非其人而教之,赍盗粮,借贼兵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借寇兵,赍

jiè kòu bīng,jī dào liáng

成语解释:兵:兵器,武器;赍:以物送人。送给盗贼粮食,借给盗贼武器。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。

成语出处:秦·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,却宾客以业诸侯,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,裹足不入秦,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借寇赍

jiè kòu jī dào

成语解释:兵:兵器,武器;赍:以物送人。送给盗贼粮食,借给盗贼武器。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。

成语出处:清·林则徐《答奕将军防御粤省六条》:“其中近年所买夷炮,约居三分之一,尽以借寇赍盗,深湛愤恨。”

详细解释

安民

mǐ dào ān mín

成语解释:弭:平息;安:稳定。平息盗贼,稳定民生

成语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34回:“像这盗贼横行,全不肯讲究一个弭盗安民的良法。”

详细解释

鼠窃

gǒu dào shǔ qiè

成语解释:像鼠狗那样的盗贼。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。

成语出处:汉·荀悦《汉纪·惠帝纪》:“今明主在于上,法令具于下,安得有反贼乎?此真狗盗鼠窃耳!”

详细解释

憎主人

dào zēng zhǔ rén

成语解释:主人:物主。盗贼憎恨被他所盗窃的物主。比喻邪恶的人憎恨正直的人。

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五年》:“盗憎主人,民恶其上,子好直言,必及于难。”

详细解释

捉奸见双,捉见赃

zhuō jiān jiàn shuāng,zhuō zéi jiàn zāng

成语解释:奸:通奸。捉拿奸情必须同时抓住奸夫淫妇,捉拿盗贼必须同时抓住赃物。指做事必须要有证据。

成语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6回:“自古道:‘捉奸见双,捉贼见赃,杀人见伤。’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,你又不曾捉得他奸。”

详细解释

捉奸见双,抓见赃

zhuō jiān jiàn shuāng,zhuā zéi jiàn zāng

成语解释:奸:通奸;赃:赃物。捉拿奸情必须同时抓住奸夫淫妇,捉拿盗贼必须同时抓住赃物。指做事必须要有证据。
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38卷:“你且忍耐,此事须要三思而行。自古道:‘捉奸见双,抓贼见赃。’倘或不了事,枉受了苦梦。”

详细解释

捉奸见双,拿要赃

zhuō jiān jiàn shuāng,ná zéi yào zāng

成语解释:奸:通奸。捉拿奸情必须同时抓住奸夫淫妇,捉拿盗贼必须同时抓住赃物。指做事必须要有证据。

成语出处: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102回:“‘捉奸见双,拿贼要赃’……无有对证,如何诬赖孤家呢!”

详细解释

穿窬之

chuān yú zhī dào

成语解释:穿:指穿壁;窬:通“逾”,从墙上爬过去。从墙上爬过去。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阳货》:“色厉而内荏,譬诸小,其犹穿窬之盗也与!”

详细解释

跖之物

dào zhí zhī wù

成语解释:跖:人名,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,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,代指坏人;物:物品。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。

成语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38回:“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,并非盗跖之物,先生如何不受?”

详细解释

女娼

nán dào nǚ chāng

成语解释:盗:盗贼;娼:妓女。男的是盗贼;女的是娼妓。形容男女思想极其腐朽败坏;尽做坏事。

成语出处:明 谢谠《四喜记 天佑阴功》:“眼前之报,男盗女娼,灭门绝户,日后之报。”

详细解释

成者为王,败者为

chéng zhě wéi wáng,bài zhě wéi zéi

成语解释:成:完功,成就;贼:盗贼。指成功了就可以称王,失败了就被称为盗贼

成语出处: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谈皇帝》:“君民本是同一民族,乱世时,‘成者为王,败者为贼’,平常是一个照例做皇帝,许多个照例做平民。”

详细解释

落草为寇

luò cǎo wéi kòu

成语解释:寇:盗贼。旧指逃入山林做强盗。

成语出处:元 秦简夫《赵礼让肥》第三折:“某今在这宜秋山虎头寨,落草为寇,也是不得已而为之。”

详细解释

宵小之徒

xiāo xiǎo zhī tú

成语解释:宵小:盗贼。指盗匪坏人之流

成语出处:清·黄六鸿《城厢·防守》:“外有旷僻无人之地,恐宵小从此出入。”

详细解释

蹿房越脊

cuān fáng yuè jǐ

成语解释:旧小说多用来形容侠客、盗贼等跳上房顶,在上面飞快地行走。

成语出处:清·贪梦道人《彭公案》第29回:“翻身上房,蹿房越脊,过了几重院子,跳在就地。”

详细解释

寇不可玩

kòu bù kě wán

成语解释:寇:盗贼;玩:习惯而不留心。对于盗贼不能放松警惕。

成语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晋不可启,寇不可玩。一之谓甚,其可再乎?”

详细解释

破门而入

pò mén ér rù

成语解释:砸开门进去。多指盗贼行为。

成语出处:

详细解释

犬不夜吠

quǎn bù yè fèi

成语解释:吠:狗叫。形容社会治安良好,没有盗贼
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6卷:“在任治得路不拾遗,犬不夜吠,丰稔年熟。”

详细解释

坐地分账

zuò dì fēn zhàng

成语解释:盗贼就地瓜分赃物。
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6卷:“还有独自无力,四五个合做伙计,一人出名做官,其余坐地分账。”

详细解释

成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