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解释:绝处:死路。在陷入绝望的困境中遇到了生路。
成语出处: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喜得绝处逢生,遇着一个老者携杖而来。”
详细解释
成语解释:判处死刑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恶。形容罪恶极大。诛:处死。
成语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莽传下》:“恶不忍闻,罪不容诛。”
详细解释
成语解释:教:教育;杀:处罚,杀死。不警告就处死。指事先不教育人,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。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尧曰》:“不教而杀谓之虐。”
详细解释
成语解释:宁愿被处死也不肯受辱。
成语出处:元·贾仲名《对玉梳》第三折:“待将咱所图,我宁死不辱。”
详细解释
成语解释:处死万次,还嫌惩罚太轻。极言罪大。
成语出处:唐·韩愈《潮州刺史谢上表》:“臣以狂妄戆愚,不识礼度,上表陈佛骨事,言涉不敬,正名定罪,万死犹轻。”
详细解释
成语解释:〖释义〗生:让人活;死:处死;予:给予;夺:剥夺。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、赏罚大权。
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 三守》:“使杀生之机,予夺之要在大臣,如是者侵。”《荀子 王制》:“故丧祭、朝聘、师旅一也。贵贱、杀生、与夺一也。”
详细解释
成语解释:罪恶极大,处死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。
成语出处: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离娄》:“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,罪不容于死。”
详细解释
成语解释:生:让人活;杀:把人处死;予:给予;赏赐;夺:剥夺;处罚。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、赏罚大权。
成语出处:《周礼 春官 内史》:“五曰杀,六曰生,七曰予,八曰夺。”
详细解释
成语解释:指罪大恶极,处死犹不足抵偿。
成语出处: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 词林 鼎甲常为庶常》:“以上见各家记述中者,什仅得一二。修史之卤莽,罪不胜诛矣。”
详细解释
成语解释:惩:惩罚;警:警戒。处死一个人,借以警戒许多人。
成语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尹翁归传》:“以一警百,吏民皆服,恐惧改行自新。”
详细解释
成语解释:汉代大臣自杀处死的一种表示。加剑:自杀。
成语出处: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故其在大谴大何之域者,闻谴何则白冠氂缨,盘水加剑,造请室而请罪耳,上不执缚系引而行也。”
详细解释
成语解释:偷钩的要处死,篡夺政权的人成为诸侯。讽刺小盗被杀、大盗窃国的反常现象。
成语出处:廖仲恺《有感》:“窃钩盗国将谁咎?扃鐍缄滕只自欺。”
详细解释
成语解释:偷钩的要处死,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。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。
成语出处:《庄子·胠箧》:“彼窃钩者诛,窃国者为诸侯;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。”
详细解释
qiè gōu zhě zhū,qiè guó zhě hóu 成语解释:偷钩的要处死,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。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。
成语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胠箧》:“彼窃钩者诛,窃国者为诸侯;诸侯之门,而仁义存焉。”
详细解释
成语解释:儆:警戒。处死一个人;借以警戒许多人。
成语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尹翁归传》:“其有所取也,以一警百,吏民皆服,恐惧改行自新。”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