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除害的成语

共 11 个成语

兴利

xīng lì chú hài

成语解释:兴办有利的事情,除去有害的事情。亦作“兴利除弊”、“除害兴利”、“兴利剔弊”。

成语出处: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为民兴利除害,正民之德。”

详细解释

进利

jìn lì chú hài

成语解释:犹言兴利除害。

成语出处: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难势》:“夫欲追速致远,不知任王良;欲进利除害,不知任贤能,此则不知类之患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兴利

chú hài xīng lì

成语解释:根除对人民有害的事,兴办对人民有利的事业。

成语出处:《管子 治国》:“善为民除害兴利,故天下之民归之。”

详细解释

为民

wèi mín chú hài

成语解释:替老百姓铲除祸害。为:替;给。
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秦宓传》:“禹疏江决河,东注于海,为民除害,生民已来功莫先者。”

详细解释

与民

yǔ hǔ chú hài

成语解释:替百姓除祸害。

成语出处:汉 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丞相衔奉国威,为民除害,元恶大憝,心当枭夷。”

详细解释

开利

kāi lì chú hài

成语解释:犹言兴利除弊。

成语出处:汉·贾谊《新书·立后义》:“而所以有天下者,以为天下开利除害,以义继之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断蛟刺虎

duàn jiāo cì hǔ

成语解释: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,为民除害。事见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。后以“断蛟刺虎”谓武艺高强,行为侠义。

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载: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,为民除害。

详细解释

拔本塞源

bá běn sè yuán

成语解释:本:根本,根源。拔起树根,塞住水源。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。

成语出处:《晋书 慕容垂载记》:“将军欲裂冠毁冕,拔本塞源者,自可任将军兵势,何复多云。”

详细解释

东征西怨

dōng zhēng xī yuàn

成语解释:语本《书·仲虺之诰》:“惟王不迩声色,不殖货利,德懋懋官,功懋懋赏……东征西夷怨,南征北狄怨。”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,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。后因以“东征西怨”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,深受百姓拥戴。

成语出处:语出《书·仲虺之诰》:“惟王不迩声色,不殖货利,德懋懋官,功懋懋赏……东征西夷怨,南征北狄怨。”

详细解释

秋狝春苗

qiū xiǎn chūn miáo

成语解释:狝:杀;苗:为苗除害。秋天狩猎,春天为护苗而猎兽。比喻大规模扫荡敌军或盗匪。

成语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:“故春蓃夏苗,秋狝春苗。”

详细解释

羿射九日

yì shè jiǔ rì

成语解释:形容为民除害的英勇行为。

成语出处:汉·刘安《淮南子》

详细解释

成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