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差役的成语

共 8 个成语

卖富

mài fù chà pín

成语解释:谓对于富人,得钱便予以免除差役;对于穷人,便任意征派劳役。

成语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6卷:“我只道只有阳世间贪官污吏受财枉法,卖富差贫,岂知阴间也自如此!”

详细解释

三班六房

sān bān liù fáng

成语解释:三班:指皂、壮、快班,均为差役;六房:指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房,均为书办胥吏。明、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。

成语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:“想这新年大节,老爷衙门里,三班六房,那一位不送帖子来?”

详细解释

打退堂鼓

dǎ tuì táng gǔ

成语解释: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。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。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;向后退缩。

成语出处:元 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二折:“左右,打散堂鼓,将马来,回私宅去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儿童走卒

ér tóng zǒu zú

成语解释:走卒:差役。比喻见闻最为浅陋的人。

成语出处:宋 苏轼《司马君实独乐园》:“儿童诵君实,走卒知司马。”

详细解释

贩夫走卒

fàn fū zǒu zú

成语解释:旧指小贩和差役。泛指旧社会里地位低下者。

成语出处:阿英《吃茶文学论》:“若夫乡曲小子,贩夫走卒,即使在疲乏之余,也要跑进小茶馆去喝点茶。”

详细解释

笼街喝道

lóng jiē hè dào

成语解释:喝道:古时官员出行差役叫行人让道。表示仪仗的威风。
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·温造传》:“臣闻元和长庆中,中丞行李不过半坊,今乃远至两坊,谓之笼街喝道。”

详细解释

鸣锣开道

míng luó kāi dào

成语解释:鸣锣:敲锣。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;前面差役敲锣;吆喝行人回避。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生制造舆论。

成语出处: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99回:“大凡官府出街,一定是鸣锣开道的。”

详细解释

马前卒

mǎ qián zú

成语解释: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。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。

成语出处:唐 韩愈《符读书城南》诗:“一为马前卒,鞭背生虫蛆;一为公与相,潭潭府中居。”

详细解释

成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