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残余的成语

共 10 个成语

兵败卒

cán bīng bài zú

成语解释:残:残余的,不完整的;败:输。战败后剩余的兵卒。指被击溃的军队或势力。

成语出处: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73回:“杨铁刀恃着凶勇,保了元太子及些残兵败卒,约有二千余众,向北而驰,被朱亮祖同廖永忠赶上。”

详细解释

兵败将

cán bīng bài jiàng

成语解释:残:残余的;不完整的;败:输。剩下的士兵;打败的将官。形容损失惨重;被打得七零八落;失去战斗力的军队。也作“残兵败卒”、“败将残兵”。

成语出处:明 无名氏《伐晋兴齐》第四折:“如今追击残兵败将,遂收故境,引兵而回。”

详细解释

军败将

cán jūn bài jiàng

成语解释:战败后残余的兵将。同“残兵败将”。

成语出处:明 无名氏《开昭救忠》第二折:“看了我这些残军败将,你都杀了,倒也是个干净。”

详细解释

缺不全

cán quē bù quán

成语解释:残缺:缺少一部分;不完整。残余短缺不完全。形容物体经过破坏;变得不完整了。
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十二:“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,不是虚造骗人的;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,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。”

详细解释

山剩水

cán shān shèng shuǐ

成语解释: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。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。

成语出处:宋 范成大《万景楼》诗:“残山剩水不知数,一一当楼供胜绝。”

详细解释

风烛

fēng zhú cán nián

成语解释:风烛:风中的烛火。风中的烛火随时都可能熄灭;人生垂暮之年的残余时日;随时都可能完结。比喻人到垂暮之年;活不长久了。

成语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1回:“只这风烛残年,没的倒得眼泪倒回去,望肚子里流。”

详细解释

晓风

xiǎo fēng cán yuè

成语解释:拂晓时的清风;残余的月影。指天明时的景色。形容冷落清凉的意境。也形容歌妓的清唱。残月:天将亮时的月亮。

成语出处:宋 柳永《雨霖铃》词:“今宵酒醒何处,杨柳岸,晓风残月。”

详细解释

延口

yán kǒu cán chuǎn

成语解释:延:把时间向后推移。延长残余的喘息。指挣扎着勉强活下去。

成语出处:鲁迅《为了忘却的记念》:“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,写几句文章,算是从泥土中挖了一个小孔,自己延口残喘,这是怎样的世界呢。”

详细解释

衣冠绪

yī guān xù yú

成语解释:绪余:残余。世家大族的后代。

成语出处:《周书·薛善传》:“与兄忝是衣冠绪余,荷国荣宠。”

详细解释

遗孽

yí niè yú liè

成语解释:指遗留下来的残余势力。

成语出处:宋 苏辙《唐论》:“高帝(汉高祖)之世,反者九起,其遗孽余烈,至于文景,而为淮南、济北、吴、楚之乱。”

详细解释

成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