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不自觉的成语

共 7 个成语

形秽

zì jué xíng huì

成语解释: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。后也泛指与人相比,自愧不如。
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容止》:“骠骑王武子,是卫玠之舅,俊爽有风姿。见玠辄叹曰:‘珠玉在侧,觉我形秽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自强

zì qiáng bù xī

成语解释:自觉地努力向上;永不停步。息:停止。

成语出处:《周易 乾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

详细解释

技痒

bù jué jì yǎng

成语解释:技:技艺。指具有某种技能的人,一遇机会,便情不自禁地想表现一下。

成语出处:汉 应劭《风俗通 声音 筑》:“渐离变名易姓,为人庸保,匿作于宋子,久之,作苦,闻其家堂上客击筑,伎痒,不能毋出言,曰:‘彼有善不善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神差鬼使

shén chāi guǐ shǐ

成语解释:好象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,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。

成语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8回:“可知老祖宗从小福寿就不小,神差鬼使,蹦出那个坑儿来,好盛福寿啊!”

详细解释

顾盼自得

gù pàn zì dé

成语解释:顾盼:左顾右盼;自得:自己很得意。环顾四周,觉得自己很了不起。形容得意忘形。

成语出处:王朔《无人喝彩》:“犹如脚底抹油,犹如乘风滑翔,钱康神采奕奕,顾盼自得,仿佛他是天下自我感觉最好的人。”

详细解释

大言

dà yán bù cán

成语解释:满口自吹自夸的话;一点也不觉得难为情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宪问》:“其言之不怍,则为之也难。”宋 朱熹注:“大言不惭,则无必为之志,而不自度其能否矣。”

详细解释

附体

hún bù fù tǐ

成语解释:魂:灵魂;魂魄。迷信的人认为人魂魄一离体;就失去知觉;无法行动。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;恐惧万分。有时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;不能自主。

成语出处:元 乔吉《金钱记》第一折:“一个好女子也,生得十分大有颜色,使小生魂不附体。”

详细解释

成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