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热搜成语

不问不闻

关于不问不闻的成语

共 14 个成语

bù wèn bù wén

成语解释:闻:听。不问也不听。形容对事情不关心,很冷淡。

成语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回:“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,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,竟如‘槁木死灰’一般,一概不问不闻,惟知侍亲养子。”

详细解释

垂头塞耳

chuí tóu sāi ěr

成语解释:谓不问不闻,装聋作哑。
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·殇帝纪》:“刺史垂头塞耳,阿私下比,‘不畏于天,不愧于人’。”

详细解释

bù wén bù wèn

成语解释:闻:听。不听也不问。形容对有关的事情不关心;不过问。也作“不问不闻”。

成语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首回:“(唐明皇)除了选色征歌之外,一概付之不闻不问。”

详细解释

bù lǐ bù cǎi

成语解释: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,漠不关心。

成语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7回:“那位金姨太太面罩重霜的不发一言,任凭这边赔尽小心,那边只是不理不睬。”

详细解释

蔽聪塞明

bì cōng sè míng

成语解释:蔽:遮;聪:听觉灵敏;明:香得清楚。掩住耳朵,挡住眼睛。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。

成语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》:“二是对于现实要‘蔽聪塞明’,麻木冷静,不受感触。”

详细解释

治丝而棼

zhì sī ér fén

成语解释:谓理丝不找头绪,就会越理越乱。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,使问题更加复杂。语本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臣闻以德和民,不闻以乱。以乱,犹治丝而棼之也。”

成语出处:语出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臣闻以德和民,不闻以乱。以乱,犹治丝而棼之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推聋妆哑

tuī lóng zhuāng yǎ

成语解释:谓装作不闻不问,什么都不知道。

成语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3回:“三藏闻言,推聋妆哑,瞑目宁心,寂然不答。”

详细解释

袖手充耳

xiù shǒu chōng ěr

成语解释:袖手:藏手于袖中;充耳:塞住耳朵。指不闻不问,漠然置之。

成语出处:清·夏燮《中西纪事·江上议款》:“既不能誓师讨贼,视其力之所能为,则当袖手充耳,姑听命于发踪指示之人。”

详细解释

闭目塞耳

bì mù sè ěr

成语解释:堵塞视听。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。

成语出处:《隋书 东夷传 高丽》:“王乃坐之空馆,严加防守,使其闭目塞耳,永无闻见。”

详细解释

噎废食

wén yē fèi shí

成语解释:听到有人吃饭噎了一下,自己就连饭也不吃了。比喻因为怕出问题,索性不干。

成语出处:明·袁宏道《袛园寺碑文》:“戚戚舍身,沾沾利益,遂欲绝口性命,塞路葱岭,此何异闻噎废食,见蹶停骖者哉?”

详细解释

安之若素

ān zhī ruò sù

成语解释:安:指心安;若:如同;素:平素;向来。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;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;毫不介意。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;听之任之。

成语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8回:“第二天宝小姐酒醒,很觉得过意不去。后来彼此熟了,见瞿太太常常如此,也就安之若素了。”

详细解释

蔽明塞聪

bì míng sè cōng

成语解释:蔽:遮;聪:听觉灵敏;明:看得清楚。蒙住眼睛不看,堵塞耳朵不听。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。

成语出处:宋 曾巩《洪范传》:“夫然,故蔽明塞聪,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闭明塞聪

bì míng sè cōng

成语解释:堵塞视听。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。

成语出处:汉 王充《论衡 自纪》:“闭明塞聪,爱精自保。”

详细解释

bù xiāng wén wèn

成语解释:闻问:通消息,通音讯。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。

成语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严助传》:“于是拜为会稽太守。数年,不闻问。

详细解释

成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