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行为的成语

共 220 个成语

gǎi xíng wéi shàn

成语解释:改变不良行为,诚心向善。

成语出处:汉·荀悦《汉纪·文帝纪下》:“天子悲怜其意,遂下令曰:‘夫训导不纯,而愚民陷焉。或欲改行为善,其道无由也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迁善

gǎi xíng qiān shàn

成语解释:改变不良行为,诚心向善。同“改行为善”。

成语出处:《新唐书 张巡传》:“巡下车,以法诛之,赦余党,莫不改行迁善。”

详细解释

逆施

dào xíng nì shī

成语解释:倒、逆:反常;行、施:做事。违反常规;违背情理的行为一般指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和时代进步方向的行为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伍子胥列传》:“吾日莫途远,吾故倒行而逆施之。”

详细解释

货赂公

huò lù gōng xíng

成语解释:赂;贿赂;用金钱、财物收买别人;进行不正当活动的行为;公行:公开做。公开以财货行贿受贿。

成语出处:《魏书》:“三公倾邪,皆希世见用,货赂并行,强者为怨,不见举奏,弱者守道,多被陷毁。”

详细解释

逆施

héng xíng nì shī

成语解释:谓做事违反常道,行为不轨。

成语出处:述之《怎样才能解决江浙目前的危急问题》:“我们知道北伐军为了援救江浙的民众起见,为了铲除帝国主义的工具起见,绝对不能容忍这班强盗军阀在江浙横行逆施。”

详细解释

孤履危

gū lǚ wēi xíng

成语解释:谓行为孤高独特。

成语出处:明·李东阳《冰玉斋记》:“若明仲者,雄谈博辩而人不以为狂,志高远虑而人不以为迂,孤履危行而人不以为异。”

详细解释

从善

gǎi xíng cóng shàn

成语解释:见“改行为善”。

成语出处:《京本通欲小说·错斩崔宁》:“不若改行从善,做个小小经纪,也得过养身活命。”

详细解释

先言往

xiān yán wǎng xíng

成语解释:行:行为。指前代圣贤的言行。

成语出处:南朝·梁·任昉《为萧扬州荐士表》:“先言往行,人物雅俗,甘泉遗仪,南宫故事,画地成图,抵掌可述。”

详细解释

言方

yán fāng xíng yuán

成语解释:谓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。

成语出处: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交际》:“凡今之人,言方行圆,口正心邪。”

详细解释

逆耳利

nì ěr lì xíng

成语解释: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。谓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顺耳,但有益于行为。
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·王晙传》:“臣蒙天泽,叨居重镇,逆耳利行,敢不尽言。”

详细解释

素隐

sù yǐn xíng guài

成语解释:隐:隐暗的事;行:从事;怪:怪事。求索隐暗的事情,而行怪迂之道。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,行为怪异,以求名声。

成语出处: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孔子曰:‘索隐行怪,后世有述焉,吾不为之矣。”

详细解释

索隐

suǒ yǐn xíng guài

成语解释:索:探索;隐:隐暗的事;行:从事;怪:怪事。求索隐暗的事情,而行怪迂之道。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,行为怪异,以求名声。

成语出处:《汉书 艺文志》:“孔子曰:'索隐行怪,后世有述焉,吾不为之矣。”

详细解释

言自

xíng yán zì wéi

成语解释:行:行为;言:言论。行为和言论都是自己发出的。比喻要自己约束自己。

成语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天地》:“行言自为而天下化,手挠顾指,四方之民莫不俱至,此之谓圣治。”

详细解释

直言危

zhí yán wēi xíng

成语解释:危:高耸的样子,引申为端正,正直。正直的言论和行为。

成语出处:唐·白居易《使百职修皇纲振》:“以直言危行者为狂愚,以中立守道者为凝滞。”

详细解释

言不顾不顾言

yán bù gù xíng,xíng bù gù yán

成语解释:说话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,行事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诺言。指言行不一致。

成语出处: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言不顾行,行不顾言,则曰,古之人,古之人。”

详细解释

洁言污

jié yán wū xíng

成语解释:洁:干净;污:污秽。洁净的言辞,污秽的行为。形容言行相违,表里不一

成语出处: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褒贤》:“文学言行,虽有伯夷之廉,不及柳下惠之贞,不过高瞻下视,洁言污行,觞酒豆肉,迁延相让,辞小取大,鸡廉狼吞。”

详细解释

高山景

gāo shān jǐng xíng

成语解释:高山:比喻道德崇高;景行:大路,比喻行为正大光明。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。

成语出处:《诗经 小雅 车舝》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”

详细解释

高山仰止,景

gāo shān yǎng zhǐ,jǐng xíng xíng zhǐ

成语解释:高山:比喻高尚的品德;止:语助词;景行:大路,比喻行为正大光明。仰望着高山,效法着大德。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。

成语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车辖》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”

详细解释

买空卖空

mǎi kōng mài kōng

成语解释:①指商业活动中的一种投机买卖行为。投机者根据某种货物或股票、证券的涨落行情;通过经济人或交易所乘机买进或卖出;而买卖双方都没有货物或现款的进出;只是到期就进出之间的差价结算盈亏;从中获取暴利。②比喻一无所有而进行招摇撞骗的各种投机活动。

成语出处:鲁迅《准风月谈 由聋而哑》:“因为多年买空卖空的结果,文界就荒凉了。”

详细解释

饰情矫

shì qíng jiǎo xíng

成语解释:谓掩饰自己的真心本意,行为矫揉造作。

成语出处:明·天然痴叟《石点头·贪婪汉六院卖风流》:“间有廉洁自好之人,反为众忌,不说是饰情矫行,定指是钓誉沽名,群口挤排,每每是非颠倒,沉沦不显。”

详细解释

志坚

zhì jiān xíng kǔ

成语解释:行:行为。指意志坚定,行为刻苦。

成语出处:唐·李公佐《谢小娥传》:“娥志坚行苦,霜舂雨薪,不倦筋力,十三年四月,始受具戒于泗州开元寺,竟以小娥为法号,不忘本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矩步方

jǔ bù fāng xíng

成语解释:行走时步伐端方合度。指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范。

成语出处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二回:“这样先生,渐不能矩步方行,不过东家西席,聊存名目而已。”

详细解释

求忠出孝

qiú zhōng chū xiào

成语解释:谓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。语本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:“夫国以简贤为务,贤以孝行为首。孔子曰:‘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,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。’”

成语出处:语本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:“夫国以简贤为务,贤以孝行为首。孔子曰:‘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,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同狗豨

xíng tóng gǒu yǒu

成语解释:豨:猪。人的行为丑恶,如同猪狗一样。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。亦作“行如禽兽”、“行若狗彘”、“行同犬彘”。

成语出处:战国·宋·墨翟《墨子·耕柱》:“伤矣哉!言称于汤文,行则譬于狗豨,伤矣哉!”

详细解释

同狗彘

xíng tóng gǒu zhì

成语解释:旧时指人无耻,行为和猪狗一样。

成语出处:汉·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故此一豫让也,反君事仇,行若狗彘,已而抗节致忠,行出乎列士,人主使然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浊言清

xíng zhuó yán qīng

成语解释:说得好听而行为卑劣狠毒。形容言行不一。

成语出处:唐·李虚中《命书》卷中:“言轻行浊,执不通变。”

详细解释

狗心狗

gǒu xīn gǒu xíng

成语解释:比喻歹毒的心肠、行为。

成语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杀狗劝夫》第三折:“这等人玩的是狗气狗声,这等人使的是狗心狗行。

详细解释

狼心

gǒu xíng láng xīn

成语解释:比喻行为凶狠,心肠毒辣。

成语出处:元·白朴《恼煞人》套曲:“恨冯魁,趋恩夺爱,狗行狼心,全然不怕天折挫。”

详细解释

瑰意琦

guī yì qí xíng

成语解释:瑰:美石,比喻珍贵;琦:美玉,比喻珍奇,美好。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为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楚 宋玉《对楚王问》:“夫圣人瑰意琦行,超然独处。”

详细解释

旧家

jiù jiā xíng jìng

成语解释:行径:行为。比喻旧时的行为。

成语出处:明·梅鼎祚《玉合记·逃禅》:“向鸡园托迹,虎口逃生,眉愁翠敛,容羞红润,怕难藏旧家行径。”

详细解释

离经畔道

lí jīng pàn dào

成语解释:①谓思想、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。②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行为规范。

成语出处:元·费唐臣《贬黄州》第一折:“且本官志大言浮,离经畔道,见新法之行,往往行诸吟咏。”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七回:“子真不待教而诛之人也!吾房中师弟授受,绍闻知之统,继精一之传,岂可以容离经畔道之人哉!”

详细解释

狼心狗

láng xīn gǒu xíng

成语解释:心肠似狼,行为如狗。比喻贪婪凶狠,卑鄙无耻。

成语出处:元 杨暹《西游记》第四本第13出:“见一人光纱帽,黑布衫,鹰头雀脑将身探,狼心狗行潜踪阚,鹅行鸭步怀愚滥。”

详细解释

身无择

shēn wú zé xíng

成语解释:谓一身行为遵循法则而无其它选择。

成语出处:《孝经·卿大夫》:“是故非法不言,非道不行,口无择言,身无择行。”

详细解释

合趋同

xíng hé qū tóng

成语解释:行为志趣相同。
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行合趋同,千里相从;行不合,趋不同,对门不通。”

详细解释

亏名缺

xíng kuī míng quē

成语解释:行:行为,德行。德行亏损,名声低下。

成语出处:明·高则诚《琵琶记·丞相发怒》:“自小攻读,从来知礼,忍使行亏名缺。”

详细解释

若狗彘

xíng ruò gǒu zhì

成语解释:指人无耻,行为像猪狗一样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贾谊《论治安策》:“故此一豫让也,反君事仇,行若狗彘。”

详细解释

智欲圆而欲方,胆欲大而心欲小

zhì yù yuán ér xíng yù fāng,dǎn yù dà ér xīn yù xiǎo

成语解释:考虑问题要变通灵活,行为则须端方不苟;胆量要大,心思要缜密。

成语出处: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凡人之论,心欲小而志欲大,智欲圆而行欲方,能欲多而事欲鲜。”

详细解释

恬不知耻

tián bù zhī chǐ

成语解释:指对卑劣的或不光彩的行为安然处之;不以为耻。恬:安然、满不在乎。

成语出处:宋 吕祖谦《东莱博议 卫礼至杀邢国子》:“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,恬不知耻,反勒其功于铭,以章示后。”

详细解释

削觚

xiāo gū wéi yuán

成语解释:雕琢方正为滚圆。比喻磨砺个性,改变不良行为。

成语出处:唐·白居易《为人上宰相书一首》:“盖在于秉钧轴之枢,握刀尺之要,划邪为正,削觚为圆。”

详细解释

袁安高卧

yuán ān gāo wò

成语解释:汉时袁安未达时,洛阳大雪,人多出乞食,安独僵卧不起,洛阳令按行至安门,见而贤之,举为孝廉,除阴平长、任城令。见《后汉书·袁安传》唐李贤注引《汝南先贤传》。后因以“袁安高卧”为典,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。
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·袁安传》唐·李贤注引《汝南先贤传》载:汉时袁安未达时,洛阳大雪,人多出乞食,安独僵卧不起,洛阳令按行至安门,见而贤之,举为孝廉,除阴平长、任城令。

详细解释

正其谊不谋其利

zhèng qí yì bù móu qí lì

成语解释:正:合于法则的;谊:通“义”,合宜的道德、行为;谋:图谋。言行合乎正义,不谋个人私利。

成语出处: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夫仁人者,正其谊不谋其利,明其道不计其功,是以仲尼之门,五尺之童,羞称五霸,为其先诈力,而后仁义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终身之丑

zhōng shēn zhī chǒu

成语解释:一生的丑恶行为。

成语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老菜子曰:‘夫不忍一世之伤,而骛万世之患,抑固瘘耶。忘其略有弗反耶。惠以欢为骛,终身之丑,中民之行进焉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赃污狼籍

zāng wū láng jí

成语解释:指贪污受贿,行为不检,名声败坏。

成语出处:元黄氏《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故事刘公神道碑》:“要束木之党八人为道州路总管,败政害民,赃污狼籍。”

详细解释

材茂

cái mào xíng jié

成语解释:才智丰茂,行为廉洁。

成语出处:《汉书 薛宣传》:“窃见少府宣,材茂行洁,达于从政。”

详细解释

高世之

gāo shì zhī xíng

成语解释:高世:超出世人;行:行为。超出世俗的行为。

成语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袁盖晁错列传》:“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。”

详细解释

革心易

gé xīn yì xíng

成语解释:谓改正错误思想,改变错误行为。

成语出处:汉·贾谊《新书·先醒》:“于是革心易行,衣苴布,食疄(田改丰)馂,昼学道而夕讲之。”

详细解释

自新

gǎi xíng zì xīn

成语解释:改变行为,重新做人。

成语出处:《汉书·东平思王刘宇传》:“今闻王改行自新,尊修经术,亲近仁人……朕甚嘉焉。”

详细解释

狗彘之

gǒu zhì zhī xíng

成语解释:狗彘:猪狗。形容无耻之人的行为如猪狗一样。

成语出处: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20回:“你受吴王大恩,不思图报,敌兵一至,便要投降,乃是狗彘之行!”

详细解释

洁身累

jié shēn lèi xíng

成语解释:纯洁身心,约束自己的行为。累,通“缧”。

成语出处:宋·曾巩《库部员外郎范君墓志铭》:“士之能修其内,洁身累行者,非自好之笃莫能至,而世亦罕能知之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矫饰伪

jiǎo shì wěi xíng

成语解释:矫饰:做作,掩饰。善于掩饰,行为虚伪。

成语出处:宋·陈师道《后山诗话》:“某公用事,排斥端士,矫饰伪行。”

详细解释

矫言伪

jiǎo yán wěi xíng

成语解释:指言论、行为虚伪不实。

成语出处:宋·秦观《论议下》:“矫言伪行之人,弊车羸马窜伏岩冗,以幸上之爵禄。”

详细解释

亏心短

kuī xīn duǎn xíng

成语解释:亏损天良,行为恶劣。

成语出处:《琵琶记·伯谐夫妻分别》:“我无奈何分情破爱,谁下得亏心短行?”

详细解释

离经叛道

lí jīng pàn dào

成语解释:离:背离;叛:背叛;经:儒家经典著作;道:思想道德规范。背离、违反儒家经典和道德、教条。泛指背离占主流地位的思想、言论或学说的行为。

成语出处:元 费唐臣《贬黄州》第一折:“且本官志大言浮,离经畔道,见新法之行,往往行诸吟咏。”

详细解释

立身

lì shēn xíng jǐ

成语解释:存身自立,行为有度。

成语出处:《北史·柳虬传》:“机立身行己,本以宽雅流誉,至于登朝正色,可谓不违直道。”

详细解释

末节细

mò jié xì xíng

成语解释:谓无关大体的细小行为。

成语出处:宋·陆九渊《与曾宅之书》:“古之所谓小人儒者,亦不过依据末节细行以自律。”

详细解释

鸟兽

niǎo shòu xíng

成语解释:像飞禽走兽一样的行为。比喻乱伦。

成语出处:《周礼·夏官·大司马》:“外内乱,鸟兽行,则灭之。”

详细解释

曲学诐

qū xué bì xìng

成语解释:做学问不入正道,行为奸邪不正。

成语出处:宋·陆九渊《与张辅之书》:“古之所谓曲学诐行者,不必淫邪放僻,显显狼狈,如流俗人不肖子者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深中笃

shēn zhōng dǔ xíng

成语解释:谓内心廉正,行为淳厚。

成语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韩安国传》:“其人指深中笃行君子。”

详细解释

罔水

wǎng shuǐ xíng zhōu

成语解释:罔:没有。没有水在陆地上行船。比喻行为违背常理。

成语出处:宋·周去非《岭外代答·灵渠》:“窃叹始皇之猜忍,其余威能罔水行舟。”

详细解释

削方

xiāo fāng wéi yuán

成语解释:雕琢方正为滚圆。比喻磨砺个性,改变不良行为。

成语出处:《晋书·熊远传》:“遂便世人削方为圆,挠直为曲。”

详细解释

峻言厉

xíng jùn yán lì

成语解释:行:行为;峻:严厉。行为和言语都十分严厉。

成语出处:唐·韩愈《答尉迟生书》:“形大而声宏,行峻而言厉,心醇而气和。”

详细解释

言清

yán qīng xíng zhuó

成语解释:言辞高洁,行为卑污。

成语出处:唐·李虚中《命书》卷中:“言轻行浊,执不通变。”

详细解释

淫心匿

yín xīn nì xíng

成语解释:谓思想邪乱、行为不正。

成语出处:汉·赵哗《吴越春秋·勾践伐吴外传》:“后三日,复徙军于隽李,斩有罪者三人以徇于军日:‘其淫心匿行不当敌者如斯矣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不足

bù zú wéi xùn

成语解释:不足:不值得;训:教导;规范。不值得作为行为的准则或典范。

成语出处:明 胡应麟《诗薮》:“君诗如风螭巨鲸,步骤虽奇,不足为训。”

详细解释

毁钟

huǐ zhōng wéi duó

成语解释:将钟改铸为铃。毁大物为小物,比喻随心所欲的愚蠢行为。
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心所说,毁舟为杕;心所欲,毁钟为铎。”

详细解释

毁舟

huǐ zhōu wéi duò

成语解释:杕,通“舵”。将船改成舵。毁大物为小物,比喻随心所欲的不当行为。
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 说林训》:“心所说,毁舟为杕;心所欲,毁钟为铎。”

详细解释

穿穴逾墙

chuān xué yú qiáng

成语解释:穿:凿通;逾:越过。指穿洞翻墙的偷窃行为。

成语出处:明·杨慎《<周易·说卦>“坎为盗”》:“坎之为卦,外阴柔而内刚狠,有穿穴逾墙乘墉伏莽之状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断蛟刺虎

duàn jiāo cì hǔ

成语解释: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,为民除害。事见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。后以“断蛟刺虎”谓武艺高强,行为侠义。

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载: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,为民除害。

详细解释

戴盆望天

dài pén wàng tiān

成语解释:头上顶着盆子看天。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,愿望不可能达到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,故绝宾客之知,亡家室之业,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,务一心营职,以求亲媚于主上。”

详细解释

浮浪不经

fú làng bù jīng

成语解释:浮浪:行为轻薄放荡;不经:不守礼法规则。形容行为放纵任性,不受约束
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若为妾而触父,因妓而弃家,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。”

详细解释

举止言谈

jǔ zhǐ yán tán

成语解释: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。指人的外在风度。

成语出处:唐·杜牧《罪言》:“山东之人,叛且三五世矣,今之后生所见,言语举止,无非叛也,以为事理正当如此,沈酣入骨髓,无以为非者。”

详细解释

散灰扃户

sàn huī jiōng hù

成语解释:①在地上撒灰,将门户关锁。②旧时因以“散灰扃户”讥讽防闲妻妾之病态心理与可笑行为。
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·李益传》:“然少有痴病,而多猜忌,防闲妻妾,过为苛酷,而有散灰扃户之谭闻于时。故时谓妒痴为‘李益疾’。”

详细解释

所作所

suǒ zuò suǒ wéi

成语解释: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。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。

成语出处:明 李贽《答周西岩书》:“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,皆是谁主张乎?”

详细解释

铤而走险

tǐng ér zǒu xiǎn

成语解释: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为。铤:快跑的样子;走险:奔赴险地。

成语出处:《左传 文公十七年》:“小国之事大国也,德则其人也,不德则其鹿也,铤而走险,急何能择?”

详细解释

作乱犯上

zuò luàn fàn shàng

成语解释:犯:冒犯。违抗尊长或朝廷,为悖逆或叛乱的行为。

成语出处:清·黄世仲《洪秀全演义》第21回:“智者称为伐罪吊民,愚者即指为作乱犯上。”

详细解释

不法之徒

bù fǎ zhī tú

成语解释:对抗或违反法律的人,歹徒或逃犯,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。

成语出处:清·无名氏《刘公案》第11回:“而今我国大清,焉有这样不法之徒?”

详细解释

北辙南辕

běi zhé nán yuán

成语解释:①想往南却驾车向北行驶。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。②车子北往南来。喻人行无定迹。

成语出处:见“北辕适楚”。

详细解释

采善贬恶

cǎi shàn biǎn è

成语解释:采:选择;贬;贬斥。采取善良的行为,贬斥恶劣的行径。

成语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《春秋》采善贬恶,推三代之德。”

详细解释

放荡不羁

fàng dàng bù jī

成语解释:放荡:不受约束或行为不检点;羁:约束。形容行为放纵;不受约束。

成语出处:晋 王隐《晋书 王长文传》:“少以才学知名,而放荡不羁,州府辟命皆不就。”

详细解释

放诞任气

fàng dàn rèn qì

成语解释:放诞:行为放肆,语言荒唐;任气:放纵意气。比喻言行放纵、任性,不守规矩。

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·檀超传》:“超少好文学,放诞任气。”

详细解释

放荡形骸

fàng dàng xíng hái

成语解释:行为放纵,不拘礼节

成语出处:元 无名氏《争报恩》第二折:“尽着他放荡形骸,我可也万千事,不折证。”

详细解释

奉公守法

fèng gōng shǒu fǎ

成语解释:奉:奉行;遵守;公:公务。奉行公事;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;不违法徇私。形容行为端庄、规矩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以君之贵,奉公如法则上下平。”

详细解释

放浪形骸

fàng làng xíng hái

成语解释:放浪:放纵;不受拘束;形骸:人的形体、形迹。指行为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;旷达豪爽。

成语出处:《晋书 王羲之传》:“或因寄所托,放浪形骸之外。”

详细解释

苟且

gǒu qiě xíng zhǐ

成语解释:苟且:不正当的。指不正当的行为。

成语出处:

详细解释

高躅大年

gāo zhú dà nián

成语解释:躅:足迹,引申为行为,品行。品德高尚而年纪高迈。

成语出处: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17章:“虽高躅大年,不复劳以朝请,而国有大故,当就咨询。”

详细解释

冒险主义

mào xiǎn zhǔ yì

成语解释:靠投机取巧冒险行事的一种行为方式。
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》:“目前的时局,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,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,防止冒险主义。”

详细解释

人头畜鸣

rén tóu chù míng

成语解释:鸣:叫。这是骂人的话,指虽然是人,但象畜类一样愚蠢。也比喻人的行为非常恶劣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秦始皇本记》:“(胡亥)诛斯,去疾,任用赵高,痛哉言乎!人头畜鸣。”

详细解释

耍两面派

shuǎ liǎng miàn pài

成语解释:耍两面手法,表里不一,指对斗争双方都采取敷衍的行为。
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<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>的序言和按语》:“反革命分子怎样耍两面派手法呢?”

详细解释

误杀好人

wù shā hǎo rén

成语解释:好人:品德好、行为端的人。过失地杀掉品行好的人。

成语出处:

详细解释

消息盈冲

xiāo xī yíng chōng

成语解释: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。

成语出处:语出《易 剥》:“君子尚消息盈虚,天行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消息盈虚

xiāo xī yíng xū

成语解释: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。

成语出处:《易 剥》:“君子尚消息盈虚,天行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坐怀不乱

zuò huái bù luàn

成语解释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,没有发生非礼行为。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。

成语出处: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56回:“人人都说他无行,其实水秀才原是坐怀不乱的。”

详细解释

钻穴逾墙

zuān xué yú qiáng

成语解释:穴:洞。逾:越过。钻洞爬墙。旧时常比喻违背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的青年男女自由相恋的行为。后也指男女偷情或小偷行窃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不待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钻穴隙相窥,逾墙相从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。”

详细解释

摘埴索涂

zhāi zhí suǒ tú

成语解释:盲人以杖点地,探索道路。喻盲目的行为。

成语出处:严复《救亡决论》:“凡舟车之运转流行,道里之险易涩滑,岩墙之必压,坎陷之至凶,摘埴索涂,都忘趋避。”

详细解释

比物此志

bǐ wù cǐ zhì

成语解释:比物:比类,比喻;志:心意。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、表达自己的心意。

成语出处:东汉 贾谊《新书 阶级》:“故曰‘圣人有金城’者,比物此志也。”王先谦补注:“物,类也。志,意也。言臣如效死取义,则为国家不拔之基,圣人有‘金城’之语,正比类此意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不值一笑

bù zhí yī xiào

成语解释:不值得一笑。比喻毫无价值。也表示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轻蔑和讥笑。同“不值一哂”。

成语出处:鲁迅《朝花夕拾 死后》:“但同时想,我生存时说的什么批评不值一笑的话,大概是违心之论罢。”又《呐喊 阿Q正传》:“阿Q又很自尊,所有未庄的居民,全不在他眼神里,甚而至于对于两位‘文童’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。”

详细解释

成规陋习

chéng guī lòu xí

成语解释:指由于普遍效法而成为社会准则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或做法。

成语出处:

详细解释

从井救人

cóng jǐng jiù rén

成语解释:跳到井里去救人。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。现多比喻冒险救人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仁者,虽告之曰:‘井有仁(人)焉。’其从之也?”

详细解释

聪明正直

cōng míng zhèng zhí

成语解释:头脑聪明,行为正直无私。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。

成语出处:《左传 庄公三十二年》:“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。

详细解释

扯篷拉纤

chě péng lā qiàn

成语解释:指用不正当的手段为人撮合或说情而从中取利的行为。

成语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5回:“凤姐又道:‘我比不得他们扯篷拉纤的图银子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负土成坟

fù tǔ chéng fén

成语解释:背土筑坟。古代认为是一种孝义的行为。
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·醒荣传》:“会朱普卒,荣奔丧九江,负土成坟。”

详细解释

因篇幅关系,关于行为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 个

成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