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德行的成语

共 64 个成语

dé qiǎn xíng báo

成语解释:行:德行、品行。指品德、操行浅薄。

成语出处:明·朱权《冲模子》第二折:“道窈然难言哉,恐子德浅行薄,何以克当?”

详细解释

qián dé yǐn xíng

成语解释:谓不为人知的德行。

成语出处:宋·欧阳修《右班殿直赠右羽林军将军唐君墓志铭》:“士之为善者,虽潜德隐行,必有时而发。”

详细解释

紫芝眉宇

zǐ zhī méi yǔ

成语解释:为称颂人德行高洁之词。

成语出处:《新唐书 卓行传 元德秀》:“元德秀字紫芝,河南河南人。质厚少缘饰……德秀善文辞,作《蹇士赋》以自况。房琯每见德秀,叹息曰:‘见紫芝眉宇,使人名利之心都尽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huì dé gòu xíng

成语解释: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。

成语出处:宋 叶适《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》:“中材解体,销声灭影,秽德垢行,以避此名。”

详细解释

高山景

gāo shān jǐng xíng

成语解释:高山:比喻道德崇高;景行:大路,比喻行为正大光明。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。

成语出处:《诗经 小雅 车舝》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”

详细解释

量力度

liàng lì duó dé

成语解释: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,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十一年》:“度德而处之,量力而行之。”

详细解释

才轻

cái qīng dé bó

成语解释:才识疏浅,德行不高。常用作自谦之词。同“才疏德薄”。

成语出处:元 无名氏《衣锦还乡》第一折:“想小官生居寒门,长在白屋,才轻德薄,智穷量浅,有劳先生不弃相探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爱人以

ài rén yǐ dé

成语解释:德:德行。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上》:“君子之爱人也以德,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。”

详细解释

称功诵

chēng gōng sòng dé

成语解释:称:称道;功:功绩;德:德行。颂扬功绩和德行。
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7卷:“但凡下人,肚肠极是窄狭,得了须微之利,便极口称功诵德,欢声溢耳。”

详细解释

薄能鲜

dé bó néng xiǎn

成语解释:鲜:少。德行浅薄,才能不足(表示自谦的话)。

成语出处:宋 欧阳修《泷冈阡表》:“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,遭时窃位,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,其来有自。”

详细解释

薄望轻

dé bó wàng qīng

成语解释:薄:轻微;望:名望,声望。德行不足,声望低微。

成语出处: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唐玄宗》:“大义不可易,显道不可诬,苟且因仍,无能改者,不容终隐于人心,而不幸发自德薄望轻之口。”

详细解释

厚流光

dé hòu liú guāng

成语解释:德:道德,德行;厚:重;流:影响;光:通“广”。指道德高,影响便深远。

成语出处:《穀梁传 僖公十五年》:“天子七庙,诸侯五,大夫三,士二,故德厚者流光,德薄者流卑。”

详细解释

无量

gōng dé wú liàng

成语解释:世界各地:功业和德行;无量:无法计算。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。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。

成语出处: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南阳慧忠国师》:“功德无量,非口所说,非意所陈。”

详细解释

才疏

cái shū dé bó

成语解释:才识疏浅,德行不高。常用作自谦之词。

成语出处:元 无名氏《东篱赏菊》第三折:“小生才疏学薄,敢劳大人下降,真乃蓬荜生辉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怀才抱

huái cái bào dé

成语解释:抱:胸怀。既有才学,又有德行。

成语出处:元·关汉卿《陈母教子》楔子:“怕有那山间林下,隐迹埋名,怀才抱德。”

详细解释

怀材抱

huái cái bào dé

成语解释:抱:胸怀。既有才学,又有德行。

成语出处:元·秦简夫《剪发待宾》第一折:“因为山间林下,多有怀材抱德之人,不肯进取功名,今着小官五路采访。”

详细解释

累善

jī dé lěi shàn

成语解释:积累德行与善事。

成语出处:《史记 韩信卢绾列传论》:“韩信、卢绾非素积德累善之世,徼一时权变,以诈力成功。”又《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娄敬曰:‘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。周之先自后稷,尧封之邰,积德累善十有余世。”

详细解释

不泯

shèng dé bù mǐn

成语解释:盛德:美盛的品德;泯:灭。美盛的德行永远不会泯灭。指品德高尚的人永世受人崇敬。

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傅亮《为宋公修张良庙教》:“夫盛德不泯,义存祀典。”

详细解释

言扬

yán yáng xíng jǔ

成语解释: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文王世子》:“凡语于郊者,必取贤敛才焉:或以德进,或以事举,或以言扬。”

详细解释

不以一眚掩大

bù yǐ yī shěng yǎn dà dé

成语解释:以:因;眚:过失,错误;掩:遮蔽,遮盖;德:德行。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大夫何罪?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。”

详细解释

薄任重

dé bó rèn zhòng

成语解释:薄:轻微。德行不足,责任重大。

成语出处: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坐上与杜微书》:“德薄任重,惨惨忧虑。”

详细解释

艺双馨

dé yì shuāng xīn

成语解释: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(技艺)都具有良好的声誉。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。

成语出处:《国语·周语》:“其德足以昭其馨香。”

详细解释

歌功颂

gē gōng sòng dé

成语解释:颂扬功绩和德行。现多含阿谀奉承的意思。功:功绩。德:德行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周本纪》:“民皆歌乐之,颂其德。”

详细解释

皇天无亲,唯是辅

huáng tiān wú qīn,wéi dé shì fǔ

成语解释:皇天:上天;辅:辅助。老天爷公正无私,总帮助有德行的人。

成语出处:《尚书·蔡仲之命》:“皇天无亲,唯德是辅。民心无常,惟惠之怀。”

详细解释

焯勤

jiào dé chāo qín

成语解释:显着的德行和功劳。

成语出处:唐·韩愈《刘统军碑》:“自我公薨至葬,凡所以较德焯勤者,莫不粗完。”

详细解释

裕后

jī dé yù hòu

成语解释:指积累德行,则后世昌盛。

成语出处:清 朱仕琇《又答李磻玉书》:“姊丈以一身榰柱百世之重,今继嗣未立,诚可忧也。况姻母太夫人年亦高矣,尤不能不以此为念也。积德裕后,古岂吾欺,今犹未验,何也!”

详细解释

前人种后人收

qián rén zhòng dé hòu rén shōu

成语解释:德:德行。指上辈的人有德行,后辈的人会受到恩惠。

成语出处:明·冯惟敏《商调·集贤宾·归田自寿》:“恰才个绕蜗居编菊篱,又报道步蟾宫折桂手,端的是前人种德后人收。”

详细解释

立名

dǐ xíng lì míng

成语解释:磨砺德行,建树功名。

成语出处: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闾巷之人,欲砥行立名者,非附青云之士,恶能施于后世哉?”

详细解释

磨名

dǐ xíng mó míng

成语解释:磨砺德行与名节。

成语出处:南朝宋·周朗《报羊希书》:“夫下之士,砥行磨名,欲不辱其志气,运奇蓄异,将进善于所灭。”

详细解释

短才高

xíng duǎn cái gāo

成语解释:才能虽高而德行欠缺。

成语出处: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<红拂记·英雄投合>》:“这是负心人行短才高,转眼处把人嘲诮。”

详细解释

短才乔

xíng duǎn cái qiáo

成语解释:乔:高。才能虽高而德行欠缺。

成语出处:明·张凤翼《红拂记·同调相怜》:“这是负心人行短才乔,转眼处把人嘲诮,更烂翻寸舌,易起波涛。”

详细解释

亏名缺

xíng kuī míng quē

成语解释:行:行为,德行。德行亏损,名声低下。

成语出处:明·高则诚《琵琶记·丞相发怒》:“自小攻读,从来知礼,忍使行亏名缺。”

详细解释

束身修

shù shēn xiū xíng

成语解释:束身:约束自身。约束自身,修养德行。

成语出处:三国·魏·阮籍《大人先生传》:“往者群气争夺,万物死虑,支体不从,身为泥土,根拔枝殊,咸失其所,汝又焉得束身修行,磬折抱鼓。”

详细解释

修身洁

xiū shēn jié xíng

成语解释:修养品性,保持洁白的德行。

成语出处: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臣修身洁行数十年,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。”

详细解释

比屋可封

bǐ wū kě fēng

成语解释:意思是在唐、虞时代,贤人很多,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。后比喻社会安定,民俗淳朴。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。

成语出处:前蜀 杜光庭《寿春节进元始天尊帧并功德疏表》:“无向隅不获之夫,有比屋可封之俗。”

详细解释

春华秋实

chūn huá qiū shí

成语解释:华:古同“花”。春天盛开的花;秋天结的果。比喻文采和德行。有时也比喻学问和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。
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邢颙传》:“(君侯)采庶子之春华,忘家丞之秋实。”

详细解释

方正贤良

fāng zhèng xián liáng

成语解释:方正:正直;贤良:才能,德行好。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制度,唐宋沿用,设贤良科。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

成语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当是之时,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,或至公卿大夫。”

详细解释

高风伟节

gāo fēng wěi jié

成语解释:高风:高尚的品格。高尚的品德,坚贞的节操。比喻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。

成语出处:清·汪琬《耒虞先生年谱后序》:“先生暮年虽复见扼于用事者,屏置海外以殁,而高风伟节讫今传述于吴越人士之口。”

详细解释

绝世超伦

jué shì chāo lún

成语解释:绝:类。冠绝当世;出类拔萃。形容某人的德行才艺出类拔萃;举世无双。

成语出处:汉 蔡邕《陈太卫碑文》:“颖川陈君,绝世超伦,大位未跻,惭于臧文窃位之负,故时人高其德,重乎公相之位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心地善良

xīn dì shàn liáng

成语解释:有道德、德行好,慈善。

成语出处:梁遇春《奥布伦摩夫》:“然而他们也是聪明多才,心地善良的人,却终于草草一生。”

详细解释

贤良方正

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

成语解释:贤良:才能,德行好;方正:正直。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,唐宋沿用,设贤良方正科。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。

成语出处: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当是之时,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,或至公卿大夫。”

详细解释

有忝祖

yǒu tiǎn zǔ dé

成语解释:有愧于祖宗的德行,辱没了祖宗的声誉。

成语出处:

详细解释

误杀好人

wù shā hǎo rén

成语解释:好人:品德好、行为端的人。过失地杀掉品行好的人。

成语出处:

详细解释

孝子贤孙

xiào zǐ xián sūn

成语解释: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。泛指有孝行的子孙。

成语出处:元 刘唐卿《降桑椹》:“圣人喜的是义夫节妇,爱的是孝子贤孙。”

详细解释

裒如充耳

yòu rú chōng ěr

成语解释:衣着华丽,塞耳不闻。指服饰与德行不相称。

成语出处:清·黄宗羲《子刘子行状》:“向者累请于公城守,裒如充耳。今欲为于国亡势去之余,亦已知其难矣。”

详细解释

正其谊不谋其利

zhèng qí yì bù móu qí lì

成语解释:正:合于法则的;谊:通“义”,合宜的道德、行为;谋:图谋。言行合乎正义,不谋个人私利。

成语出处: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夫仁人者,正其谊不谋其利,明其道不计其功,是以仲尼之门,五尺之童,羞称五霸,为其先诈力,而后仁义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比户可封

bǐ hù kě fēng

成语解释: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。用以泛指风俗淳美。

成语出处:见“比屋可封”。

详细解释

比屋而封

bǐ wū ér fēng

成语解释:指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,家家都有德行,堪受旌表。后泛称风俗淳美。

成语出处:《尚书大传》卷五:“周人可比屋而封。”汉 陆贾《新语 无为》:“尧舜之民,可比屋而封;桀纣之民,可比屋而诛者,教化使然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毫无顾忌

háo wú gù jì

成语解释: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丝毫没有反感或犹豫,或不考虑对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,没有顾虑。

成语出处:明·醒世居士《八段锦》第七段:“以假作真,毫无顾忌,致我割破恩爱,妻子逃亡。”

详细解释

积善余庆

jī shàn yú qìng

成语解释:积:积累;善:善事;余庆:指先代的遗泽。积德行善之家,恩泽及于子孙。

成语出处:《周易 坤》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”

详细解释

君子固穷

jūn zǐ gù qióng

成语解释:君子:有教养、有德行的人;固穷:安守贫穷。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,不失节操。

成语出处: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礼废乐崩

lǐ fèi yuè bēng

成语解释:礼:社会道德、行为的规范;乐:教化的规范;崩:败坏。形容社会纲纪混乱,动荡不宁

成语出处:汉·公孙弘《请为博士置弟子员议》:“盖闻导民以礼,风之以乐;婚姻者,居室之大伦也。今礼废乐崩,朕甚愍焉。”

详细解释

礼坏乐崩

lǐ huài yuè bēng

成语解释:古代制礼,把它当作社会道德、行为的规范;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。形容社会纲纪紊乱,骚动不宁的时代。

成语出处: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盖闻导民以礼,风之以乐。今礼坏乐崩,朕甚闵焉。”

详细解释

礼坏乐缺

lǐ huài yuè quē

成语解释:礼:社会道德、行为的规范;乐:教化的规范;缺:残破,废缺。形容社会纲纪紊乱,动荡不安。

成语出处:《梁书·徐勉传》:“礼坏乐缺,故国异家殊,实宜以时修定,以为永准。”

详细解释

礼乐崩坏

lǐ yuè bēng huài

成语解释:礼:社会道德、行为的规范;乐:教化的规范;崩:败坏。形容社会纲纪紊乱,动荡不安。

成语出处:宋·陆游《书郭崇韬传后》:“庄宗虽出夷狄,又承天下大乱,礼乐崩坏之际,然顾典礼人情,亦难其事。”

详细解释

秋实春华

qiū shí chūn huā

成语解释:比喻德行和才华。

成语出处:清 林则徐《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》:“凡尔诸生,各宜踊跃,此日驰驱文囿,竞吐珠零锦粲之词;他年黼黻皇猷,伫收秋实春华之用。”参见“春华秋实”。

详细解释

仁人义士

rén rén yì shì

成语解释:有德行并信守节义的人。

成语出处:明·方孝孺《云敝赞》:“古之仁人义士,视刀锯如饮食。”

详细解释

任贤使能

rèn xián shǐ néng

成语解释: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。

成语出处:《荀子·王制》:“欲立功名,则莫若尚贤使能矣。”汉·王充《论衡·自然》:“舜、禹承安继治,任贤使能,恭己无为而天下治。”

详细解释

铄懿渊积

shuò yì yuān jī

成语解释:谓德行美好,学问渊博精深。

成语出处:明·张居正《素庵戴公墓志铭》:“然其铄懿渊积,庇于后来者远矣。”

详细解释

嫌贫爱富

xián pín ài fù

成语解释:嫌:厌恶。嫌弃贫穷的;喜爱富有的。指对人的好恶不以德行;而以贫富为标准。

成语出处:元 关汉卿《斐度还带》:“有那等嫌贫爱富的儿曹辈,将俺这贫傲慢,把他那富追陪,那个肯恤孤念寡存仁义。”

详细解释

孝子顺孙

xiào zǐ shùn sūn

成语解释:指孝顺父母的儿子,有德行的孙子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刘向《说苑 辨物》:“吾欲言死者有知也,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衣冠土枭

yī guān tǔ xiāo

成语解释:犹衣冠禽兽。指品德极坏,行为卑劣的人。

成语出处:宋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十七:“苏楷、高贻休、萧闻礼,皆人才寝陋……河朔人士,目苏楷为衣冠土枭。”

详细解释

以退为进

yǐ tuì wéi jìn

成语解释:本指以谦让取得德行的进步。后指用退让作为手段求得前进。

成语出处:汉 扬雄《法言 君子》:“昔乎颜渊以退为进,天下鲜俪焉。”

详细解释

忠孝节烈

zhōng xiào jié liè

成语解释:为国尽忠,对父母尽孝,对夫妻尽节,对朋友尽义。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行为准则。

成语出处:清·邵长蘅《侯方域魏禧传》:“其为文主识议,凌厉雄健,不屑抚拟如世之貌似大家者。遇忠孝节烈事,则益感慨激昂。”

详细解释

成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