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愿意的成语

共 45 个成语

一相情

yī xiāng qíng yuàn

成语解释:只凭单方面的愿望;不考虑对方是否愿意或客观条件是否具备。

成语出处:金 王若虚《滹南遗老集》:“晏殊以为柳胜韩,李淑又谓刘胜柳,所谓‘一厢情愿’。”

详细解释

甘心乐

gān xīn lè yì

成语解释:甘心:心里乐意。心里完全愿意,毫不勉强。

成语出处: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但是为了钱先生的恢复健康,就是冬天没有皮袍穿,他也甘心乐意。”

详细解释

径情直遂

jìng qíng zhí suì

成语解释:径情:任意、随心;遂:成功地满足心愿。随着自己的意愿;顺利地达到目的;获得成功。

成语出处:《歇冠子 著希》:“夫义,节欲而治,礼,反情而辨者也。故君子径情而行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心甘情

xīn gān qíng yuàn

成语解释:心里完全愿意;没有一点勉强。多指自愿作出某种牺牲。心甘:乐意。

成语出处:元 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三折:“他便死也我甘心情愿。”

详细解释

两情两

liǎng qíng liǎng yuàn

成语解释:指双方都愿意。

成语出处:

详细解释

两厢情

liǎng xiāng qíng yuàn

成语解释:两厢:双方;情愿:心里愿意。两方都愿意;互不勉强。也作“两相情愿”。

成语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》:“智深大笑道:‘太公;你也是个痴汉;既然不两厢情愿;如何招赘做个女婿?’”

详细解释

心服情

xīn fú qíng yuàn

成语解释:心里完全愿意,毫不勉强。

成语出处: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6回:“如果心服情愿,叫他写个凭据来,银子早迟不要紧的。”

详细解释

安心乐

ān xīn lè yì

成语解释:指心情安定,满意,很愿意如此。

成语出处:清 李渔《奈何天 逼嫁》:“嫁到我家,须要安心乐意,不许憎嫌丈夫。”

详细解释

两相情

liǎng xiāng qíng yuàn

成语解释:两方面都愿意。

成语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五回:“太公,你也是个痴汉,既然不两相情愿,如何招赘做个女婿。”

详细解释

自觉自

zì jué zì yuàn

成语解释:自己觉悟而愿意。

成语出处:周而复《白求恩大夫》:“更可宝贵的是在阶级觉悟的基础上,纯粹出于自觉自愿,没有一丝一毫的强迫性质。”

详细解释

皇天不负苦心人

huáng tiān bù fù kǔ xīn rén

成语解释:天公不会辜负苦心人的意愿。意谓只要肯下苦功,坚持干下去,愿望一定能实现。

成语出处:茅盾《子夜》十六:“再说一句笑话,内人保的寿险后天满期,要是当真今天出了事,就算皇天不负苦心人。”

详细解释

如此

dàn yuàn rú cǐ

成语解释:但:仅,只。就愿意这样。

成语出处:晋·陶潜《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》:“但愿长如此,躬耕非所叹。”

详细解释

闻显据,以核理实

yuàn wén xiǎn jù,yǐ hé lǐ shí

成语解释:愿意听到明显的证据,以核实事理与客观实际。

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祖冲之《辩戴法兴难新历》:“夫为合必有不合,愿闻显据,以核理实。”

详细解释

切辞尽

yì qiè cí jìn

成语解释:意:心愿,意向。心意恳切,言辞毫无保留。

成语出处:唐·李翱《劝裴相比自出征书》:“伏望试以狂言,访于所知厚者,意切辞尽,不暇文饰,伏惟少赐省察。”

详细解释

切言尽

yì qiè yán jìn

成语解释:意:心愿,意向。心意恳切,言辞毫无保留。

成语出处:唐·刘禹锡《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》:“初述感恩陈力之大义,中及朝廷刑政之或阙,意切言尽,神识不昏。”

详细解释

莺情

dié yì yīng qíng

成语解释:意:心愿,意向;莺:黄鹂。比喻爱恋春色的情意。

成语出处:明·陈霆《渚山堂词话》第三卷:“蝶意莺情留恋处,还在余花剩柳。”

详细解释

执鞭随镫

zhí biān suí dèng

成语解释: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。

成语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8回:“愿将军不弃,收为步卒,早晚执鞭随镫,死亦甘心。”

详细解释

爱莫能助

ài mò néng zhù

成语解释:爱:一说通“爰”;隐蔽貌;指隐而不见;另说解为同情怜惜。①原意指德之举无形;隐而不见;所以没有人能帮助他。②虽很同情;愿意帮助;但限于力量或条件而无法办到。

成语出处: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》:“荆公开言道:‘子瞻左迁黄州,乃圣上主意,老夫爱莫能助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半推半就

bàn tuī bàn jiù

成语解释:推:推辞;就:靠拢;接受。一面推辞;一面接受。形容表面推辞;但内心愿意接受;假意拒绝的样子。

成语出处: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一折:“半推半就,又惊又爱,檀口揾香腮。”

详细解释

何乐不为

hé lè bù wéi

成语解释:何:为什么;为:做。为什么不乐意做呢?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对自己有益的事当然愿意去做。

成语出处:《再生缘》第79回:“讲到江三嫂原本算小,今见郡主出银,买他体面,何乐不为?”

详细解释

勉为其难

miǎn wéi qí nán

成语解释:勉:勉强;为:做;干。勉强去做力所不及或不愿意去做的事情。

成语出处:李六如《六十年的变迁》第六章:“只要大家同意,我就勉为其难。”

详细解释

哀告宾服

āi gào bīn fú

成语解释:宾服: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,表示依服、服从。后泛指归顺、服从。指哀求饶恕,愿意服从。

成语出处:元 无名氏《延安府》第一折:“我见他慌悚踌躇,左支右吾,跪在街衢,哀告宾服。”

详细解释

蔼然可亲

ǎi rán kě qīn

成语解释:形容态度和气,使人愿意接近。

成语出处:明 李开先《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》:“迄今才八阅月,绝从生之文法,除苛细之科条,虽若凛不可犯,而实蔼然可亲。”

详细解释

不是冤家不聚头

bù shì yuān jiā bù jù tóu

成语解释:聚头:碰头。指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,无可回避。

成语出处:《京本通俗小说 西山一窟鬼》:“这个不是冤家不聚会。好教官人得知,却有一头好亲在这里。”

详细解释

不是冤家不碰头

bù shì yuān jiā bù pèng tóu

成语解释:指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,无可回避。

成语出处:康濯《春种秋收》:“还是开春后第一回上坡里做活,就说巧不巧地闹了个‘不是冤家不碰头’啊!”

详细解释

抱瓮灌园

bào wèng guàn yuán

成语解释: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,在游楚返晋过汉阴,见一位老人抱着水瓮去灌园,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,老人不愿意。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天地》:“凿隧而入井,抱瓮而出灌。”

详细解释

不屑一顾

bù xiè yī gù

成语解释:不屑:认为不值得;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;一顾:看一下。不值得一看。指对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。

成语出处:明 方孝儒《送吏部外郎龚彦佐序》:“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,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,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。”

详细解释

读不舍手

dú bù shě shǒu

成语解释:舍:舍得,愿意。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。

成语出处: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·参寥》:“爱其诗,读不舍手;属其谈,挽不听去。”

详细解释

冬日可爱

dōng rì kě ài

成语解释: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、亲切。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,使人愿意接近。

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文公七年》:“赵衰,冬日之日也;赵盾,夏日之日也。”杜预注“冬日可爱,夏日可畏。”

详细解释

冬日夏云

dōng rì xià yún

成语解释:冬天的太阳,夏天的云层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,使人愿意接近。

成语出处:宋·陈恬《程伯淳赞》:“本以正身,惟德温温,如冬之日,如夏之云。”

详细解释

何乐而不为

hé lè ér bù wéi

成语解释: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?表示愿意去做。

成语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三十六回:“此地河道,为患已久,居民被害已深,闻贵人修治河道,虽士商人等,亦必乐于从事;况又发给工钱饭食,那些小民,何乐不为?”

详细解释

己所不欲,勿加诸人

jǐ suǒ bù yù,wù jiā zhū rén

成语解释:欲:想要,希望;加:给予。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加给别人。

成语出处:战国·鲁·尸佼《尸子》上卷:“恕者,以身为度者也。己所不欲,勿加诸人。”

详细解释

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

jǐ suǒ bù yù,wù shī yú rén

成语解释: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加给别人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

jǐ zhī suǒ bù ān,wù shī yú rén

成语解释:施:加,给予。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加给别人。

成语出处: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版法解》:“度恕者,度之于己也。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。”

详细解释

乐善好施

lè shàn hào shī

成语解释:乐、好:喜欢;愿意;善:做好事;施:施舍。乐意做好事;喜欢施舍。形容慷慨解囊;乐于助人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乐书论》:“闻徵音,使人乐善而好施;闻羽音,使人整齐而好礼。”

详细解释

强聒不舍

qiǎng guō bù shě

成语解释:聒:声音吵闹;舍:舍弃。形容别人不愿意听,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天下》:“上说下教,虽天下不取,强聒而不舍者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人百其身

rén bǎi qí shēn

成语解释:百其身:自身死一百次。别人愿意死一百次来换取死者的复生。表示对死者极沉痛的悼念。

成语出处:《诗·秦风·黄鸟》:“如可赎兮,人百其身。”

详细解释

天不憗遗

tiān bù yìn yí

成语解释:憗:愿;遗:留。天公不愿意留下这一个老人。

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·褚渊传》:“天不憗遗,奄焉甍逝,朕用震恸于厥心。”

详细解释

天不憗遗一老

tiān bù yìn yí yī lǎo

成语解释:憗:愿;遗:留。天公不愿意留下这一个老人。

成语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不憗遗一老,俾守我王。”

详细解释

贪夫徇财

tān fū xùn cái

成语解释:徇:通“殉”。徇财:不顾性命以求财。爱财的人愿意为了钱财而死。形容人爱财如命。

成语出处:《鹖冠子 世兵》:“烈士徇名,贪夫徇财,至博不给,知时何羞。”

详细解释

万死不辞

wàn sǐ bù cí

成语解释:即使死一万次也决不推辞。表示愿意拼死效劳。辞:推辞。

成语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回:“但有使令,万死不辞!”

详细解释

许结朱陈

xǔ jié zhū chén

成语解释:许:应许;朱陈:指结为婚姻。指两家愿意结成婚姻。

成语出处:唐·白居易《朱陈村》诗:“徐州古丰县,有村曰朱陈。……一村唯两姓,世世为婚姻。”

详细解释

羞与为伍

xiū yǔ wéi wǔ

成语解释:把跟它在一起看作羞耻的事。形容蔑视对方;不愿意同行或同列。伍:在一起;作同伴。
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党锢列传》:“逮桓灵之间,主荒政谬,国命委于阉寺,士子羞与为伍。”

详细解释

游手好闲

yóu shǒu hào xián

成语解释:游手:闲着手不干事;好闲:喜欢安逸。游荡懒散;不愿意参加劳动。
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章帝纪》:“今肥田尚多,未有垦辟,其悉以赋贫民,给与粮种,务尽地力,勿令游手。”

详细解释

执鞭随蹬

zhí biān suí dēng

成语解释:手里拿着马鞭,跟在马镫旁边。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。

成语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”

详细解释

成语首拼

成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