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结束的成语

共 33 个成语

草草了事

cǎo cǎo liǎo shì

成语解释:草草:草率;马虎;了:了结;结束。草率地把事结束了。也作“草率了事”、“草草完事”。

成语出处:明 李贽《答焦漪园书》:“为友人写《心经》毕,尚余一幅,遂续墨而填之,以还其人。皆草草了事,欲以自娱。”

详细解释

不了了之

bù liǎo liǎo zhī

成语解释:了:完结;了结;不了:不结束;不过问。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它。指对没办完的或需解决的问题、事情不过问;拖延敷衍过去就算完事。

成语出处:宋 叶少蕴《避暑录语》上卷:“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,故有‘主司头脑太冬烘,错认颜标是鲁公’之言,人以为是戏谈。”

详细解释

草率了事

cǎo shuài liǎo shì

成语解释:了:了结,结束。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。

成语出处:丰子恺《梦耶真耶》:“当时想想真是何苦!早知是假,悔不草率了事。”

详细解释

起承转合

qǐ chéng zhuǎn hé

成语解释:起:是开端;承: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;转:是转折;合:是结束全文。旧时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常用的程式。泛指文章的做法。

成语出处:元 范德玑《诗格》:“作诗有四法:起要平直,承要春容,转要变化,合要渊水。”

详细解释

收锣罢鼓

shōu luó bà gǔ

成语解释:停止敲击锣鼓。比喻结束,结尾。

成语出处: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格局》:“骨肉团聚,不过欢笑一场,以此收锣罢鼓,有何趣味。”

详细解释

变化无穷

biàn huà wú qióng

成语解释:穷:尽;完;结束。变化多种多样;没有止境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楚 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须臾之间,变化无穷。”

详细解释

伴食宰相

bàn shí zǎi xiàng

成语解释:伴食:陪伴人家吃饭。唐朝朝会结束时,宰相率百僚集尚书省都堂会餐。指身居相位而庸懦不能任事者。
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 卢怀慎传》:“开元三年,迁黄门监。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,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,每事皆推让之,时人谓之‘伴食宰相’。”

详细解释

长乐未央

cháng lè wèi yāng

成语解释:未央:未尽。长久欢乐,永不结束。

成语出处:《金石索·汉长乐宫瓦》:“‘长乐未央’,此长东宫瓦。”

详细解释

草率收兵

cǎo shuài shōu bīng

成语解释:比喻马马虎虎、急急忙忙地把事情结束了。
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》:“应当在处理闹事的过程中,进行细致的工作,不要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,不要‘草率收兵’。”

详细解释

打退堂鼓

dǎ tuì táng gǔ

成语解释: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。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。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;向后退缩。

成语出处:元 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二折:“左右,打散堂鼓,将马来,回私宅去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等因奉此

děng yīn fèng cǐ

成语解释:旧时公文用语。“等因”用以结束表示理由说明原因的“上文”;“奉此”用以引起表示重心所在的“下文”。现多比喻例行公事;官样文章。

成语出处:邹韬奋《抗战以来·对保障人民权利的再呼吁》:“否则岂不仍是‘等因奉此’的一纸公文在老爷们的桌上转来转去?”

详细解释

封刀挂剑

fēng dāo guà jiàn

成语解释:比喻运动员结束竞技生涯,不再参加正式比赛。

成语出处:《羊城晚报》1984.8.25:“中国女排完成‘三连冠’伟业之后,队伍将作小的调整。据悉二十七岁的老大姐周晓兰和队长张蓉芳将要封刀挂剑。”

详细解释

放牛归马

fàng niú guī mǎ

成语解释: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。比喻战争结束,不再用兵。

成语出处:《尚书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

详细解释

功德圆满

gōng dé yuán mǎn

成语解释: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。

成语出处:唐 陈集原《龙龛道场铭》:“更于道场之南造释迦尊像一座,遂得不日而成,功德圆满。”

详细解释

归马放牛

guī mǎ fàng niú

成语解释: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。比喻战争结束,不再用兵。

成语出处:《尚书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

详细解释

迫不得已

pò bù dé yǐ

成语解释:迫:逼迫;已:停止;结束。逼得毫无办法;不得不如此。

成语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莽传上》:“将为皇帝定立妃后,有司上名,公女为首,公深辞让,迫不得已,然后受诏。”

详细解释

千了百当

qiān liǎo bǎi dàng

成语解释:了:完了,结束;当:恰当。比喻妥帖、有着落。

成语出处: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34卷:“圣人发愤便忘食,乐便忘忧,直是一刀两断,千了百当。”

详细解释

全始全终

quán shǐ quán zhōng

成语解释:全:完备,齐全;终:结束。从头到尾都很完善。形容办事认真,有头有尾。

成语出处: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2卷:“而今更有一段话,又只因一句戏言,致得两边错认,得了一个老婆。全始全终,比前话更为完美。”

详细解释

且听下回分解

qiě tīng xià huí fēn jiě

成语解释:分解:叙述。宋元以来章回小说结束语。

成语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毕竟史进与三个头领怎地脱身,且听下回分解。”

详细解释

速战速决

sù zhàn sù jué

成语解释: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。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。

成语出处:老舍《四世同堂 偷生 五十一》:“战争已拖了一年多,而一点看不出速决的希望。”

详细解释

慎终于始

shèn zhōng yú shǐ

成语解释:谓结束时想要慎重,在开始时就要小心谨慎。

成语出处:《尚书·太甲下》:“无轻民事惟难,无安厥位惟危,慎终于始。”

详细解释

完事大吉

wán shì dà jí

成语解释:指事情结束了,或东西完蛋了(多含贬义)。

成语出处:庐隐《东京小品》:“用肥皂乱擦了一遍,又跳到池子里洗了洗,就算完事大吉。”

详细解释

万事皆休

wàn shì jiē xiū

成语解释:万:概数,多;万事:一切事情;休:休停。指一切平安无事或事情结束

成语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4回:“宋江兵若不来,万事皆休。若是那伙蛮子来时,小将自出去与他相敌。”

详细解释

休兵罢战

xiū bīng bà zhàn

成语解释:休、罢:停止。停止或结束战争。

成语出处:元 孔文卿《东窗事犯》楔子:“只不过休兵罢战还朝呵,是我暗暗地自思寻。”

详细解释

息兵罢战

xī bīng bà zhàn

成语解释:兵:打仗。停止或结束战争。
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2卷:“只为宋朝南渡以后,绍兴、淳熙年间,息兵罢战,君相自谓太平,纵情逸乐。”

详细解释

余波未平

yú bō wèi píng

成语解释:指某一事件虽然结束了,可是留下的影响还在起作用。

成语出处:

详细解释

云收雨散

yún shōu yǔ sàn

成语解释:喻欢会结束,彼此分离。

成语出处:宋·周邦彦《烛影摇红》词:“当时谁会唱《阳关》。离恨天涯远。争奈云收雨散。凭阑干、东风泪满。”

详细解释

有始有终

yǒu shǐ yǒu zhōng

成语解释:有开始也有结束。指做事能够坚持到底;不半途而废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张》:“有始有卒者,其惟圣人乎!”

详细解释

以终天年

yǐ zhōng tiān nián

成语解释:以:表示目的。终:结束,完了。天年:指人的自然的年寿。指养老送终。

成语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师父只在此间过了,小弟奉养你母子二人,以终天年,多少是好!”

详细解释

止戈散马

zhǐ gē sàn mǎ

成语解释:停用兵戈,放还战马,意谓结束战争。

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·神武帝纪下》:“止戈散马,各事家业。”

详细解释

铸甲销戈

zhù jiǎ xiāo gē

成语解释:销熔铁甲兵器。借指结束战争,实现和平。

成语出处:明·刘基《丙申岁十月还乡作》诗之七:“修文偃武君王意,铸甲销戈会有期。”

详细解释

终其天年

zhōng qí tiān nián

成语解释:终:结束。天年:人的自然寿命。指年老而死。

成语出处:《庄子·山木》:“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。”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“虽情心郁殪,形性屈竭,犹不得已自强也。故莫能终其天年。”

详细解释

终始如一

zhōng shǐ rú yī

成语解释:终:结束;始:开始。自始自终一个样子。自始至终,一直不变。

成语出处:《荀子 议兵》:“虑必先事,而申之以敬,慎终如始,终始如一。”

详细解释

成语首拼